• 107阅读
  • 0回复

对修正主义狠批了五年 对资本主义狠斗了五年 大寨经验在晋中推广开了 地委紧抓关键,帮助各县县委真学大寨,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1-24
第1版()
专栏:

对修正主义狠批了五年 对资本主义狠斗了五年
大寨经验在晋中推广开了
地委紧抓关键,帮助各县县委真学大寨,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
一九七三年四月,敬爱的周总理带病第三次到大寨视察工作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对晋中地委负责同志说:“你们要好好工作,尽快把晋中的每一个县都建成昔阳那样的大寨县。”时间过去快五年了,晋中地区的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运动搞的怎么样?
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和调查,现在可以欣喜地向大家报告:大寨的经验在晋中推广开了!全地区建成的大寨县和学大寨先进县,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农业生产连续五年迈大步。去年全地区十四个县、市粮食亩产过“黄河”。
晋中地委顶着“四人帮”的压力,对修正主义狠批了五年,对城乡资本主义大斗了五年。他们把各项政治运动和农业学大寨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全地区粮食递增率、每人平均占有量、劳动生产率和提供的商品粮,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七年,晋中地区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率为百分之十二点四,各种经济作物和林、牧、副业生产都有了较快发展。群众生活相应改善,社员平均收入比一九七二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
真学大寨就有高速度
大寨、昔阳在晋中地区,可是一九七三年以前,大寨经验在晋中一直推广不开。原因尽管很多,但关键在地委。当时地委内部就有人反对学大寨,也有人只是口头上学大寨。这个盖子揭不揭?地委的态度很坚决,不但要揭,而且首先要揭地委内部的问题。他们发动群众揭矛盾,党委内部搞整风,把假学大寨的问题端出来,把真学大寨的榜样树起来。
一九七三年冬季,地委在昔阳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三级干部会议,讨论为什么大寨经验在晋中推广不开?大量事实说明,原地委的主要负责人,对大寨红旗明学暗反,对昔阳经验明推暗压。全区一百三十个学大寨先进单位,被砍倒了八十一个,这些单位的党支部书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有段时间,学大寨的人受气,反大寨的人神气;学大寨的人有罪,反大寨的人有功;学大寨的人挨整,反大寨的人升官。很多同志气忿地说:“下边反大寨,地委有后台;政策不落实,怎能学大寨?”整整斗了两年多,终于把搞错的案件进行了复查清理和平反,落实了党的干部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为了真正把昔阳学大寨的经验推广开,加快农业发展的速度,晋中地委认真帮助各县县委解决真学大寨和假学大寨的问题。他们按照华主席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的三条,检查各县工作:“查一查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认真批判了没有?大干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真正树立起来了没有?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蹲点,带头革命、带头劳动,真正做到了没有?”平定县和昔阳县地连地、山连山,过去大寨经验在平定一直推不开。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地委调大寨公社南垴大队支部书记李锁寿同志担任平定县委书记。这个学大寨的钢铁汉,坚决按大寨精神办,斗了一年,大干了一年,把平定建成了大寨县。粉碎“四人帮”以后,晋中地委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同学大寨运动结合起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一步解决真学大寨、假学大寨的问题,使各县县委真正认识到真学大寨才能有高速度。
关键要抓到“关键”上
“建成大寨县,县委是关键。”那么,要在一个地区普及大寨县,地委的责任是什么?晋中地委的负责同志说:“有钢要使在刀刃上,关键要抓到‘关键’上。”近五年来,晋中地委下硬功夫,花大气力,解决各县县委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问题。主要抓了几条:
一是经常要求各县对照昔阳县委,揭矛盾、找差距,学昔阳县委学大寨的真经。盂县是一九七六年建成的大寨县,但是去年拉下了步子。地委及时帮助县委一班人对照昔阳、平定找差距。县委原原本本地把上级的批评传达给基层干部和群众,群众非常满意,并给县委提了许多批评意见。去年三月,全地区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地委点出了和顺、榆次两个县的问题,一下把火点起来了。榆次县参加会议的公社书记说,建设大寨县的计划落了空,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领班人在“四害”横行时动摇,当了逃兵。这个问题一捅,县委的盖子揭开了。他们狠抓了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联系实际,扫清障碍,促进学大寨运动。和顺县也在班子里揭开矛盾,进一步深揭猛批“四人帮”,一年跨入学大寨的先进行列。
二是由地委统一部署,每年抓县委搞两三次整风。整风前,地委先摸清各县班子的主要矛盾,以便切实解决问题。如祁县县委主要领导人有问题,基层干部要求县委揭矛盾,有的县委负责人不支持、不欢迎,还压制群众批评,捂盖子。地委发现后,便把祁县县委书记、副书记叫到地委,地委常委两次进行分析,指出矛盾,揭开盖子,解决了问题。
三是坚持以思想整顿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几年来,晋中地委从地直机关抽调,并从社、队提拔一批干部,充实各县县委领导班子。根据干部在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中的表现,对各县班子分别作了调整。对于那些假学大寨,精神不振,干劲不足,作风不好的,主要是教育提高,个别的作了适当调整。实践证明,县委领导班子真正过硬,全县面貌一两年内就会大变。寿阳、平定就是如此。可见地委抓到了“关键”上,普及大寨县的速度就能大大加快。
晋中地委旗帜鲜明地支持各县的工作。在“四人帮”干扰严重时期,为了顶住这股妖风,地委在一年内连续召开了六次县委书记会议,大讲大寨的斗争历史和昔阳学大寨的战斗历程,大讲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大讲地委的坚强决心。地委明确告诉大家,要坚定不移学大寨。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什么时候也错不了。地委的坚强斗志和革命精神,使各县县委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腰杆硬,胆子壮。
打破旧的平衡 推广典型经验
昔阳学大寨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但有些人总认为高不可攀,不容易学到手。晋中地委认为,要把学昔阳的经验变为各县干部的自觉行动,光有昔阳经验还不够,还要有运用昔阳经验的新典型。一九七四年,地委树立了长期落后的寿阳,学大寨赶昔阳,一年改变面貌的典型,破除了许多人的迷信。但有的人还是不服气,说寿阳面貌变得快,是因为干部多、班子强、土地潜力大。平定县这个新的典型出现了,说服力更大了。许多县委书记口服心服地说,再三心二意,摇摇摆摆学大寨,不要说群众不能原谅,自己也不能宽容自己了。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不平衡到平衡,又由平衡到新的不平衡。每出现一个新的典型,都意味着平衡的突破。在这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形成了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一九七三年前,除昔阳县外,全地区没有出现过一个农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县。到了一九七三年,太谷、祁县这两个过去旗鼓相当的县比出了高低。这一年,祁县的粮食总产量比太谷多三千多万斤;到了一九七五年,太谷又超过了祁县。原来盂县比寿阳的总产多五百万斤,到了一九七四年,寿阳就超过了盂县,去年寿阳的总产超过盂县一亿斤。原来左权高于榆社,去年榆社增产百分之五十,远远超过左权。在晋中地区的普及大寨县运动中,每出现一个学大寨的先进县,就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产,就出现一次高速度的发展。五年来,几乎每年都要出现几个大幅度(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增产的县。这就把晋中全区普及大寨县的运动推向一个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
调动千军万马大办农业
晋中地委在每次整风中,都要认真检查和讨论普及大寨县问题。每个常委不论分管那条战线的工作,都要为普及大寨县做贡献。地委多次强调,实行党委一元化领导,就是要一心一意领导好学大寨,就是要全力以赴,调动千军万马大办农业。地委明确规定:战线不管有几条,主攻方向是农业;工作不管有多忙,抓不好学大寨就是空忙;不论搞什么政治运动,都要和学大寨结合起来,当成一个统一运动来抓,只能推动学大寨,不能代替学大寨,更不能挤掉学大寨,取消学大寨。不管那个行业,只能支援学大寨,为学大寨服务,不能冲击学大寨,削弱学大寨,更不能跟学大寨抗膀子。地委在领导精力上,工作安排上,干部配备上,物资分配上,都把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摆到重要位置。地委经常教育各行各业的职工,要牢固地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地委向工业战线的同志提出:“全区普及大寨县,工业战线怎么办?”一九七二年全地区只有七个小型化肥厂,现在已经发展到十四个,每亩化肥的施用量由二、三十斤增加到六十一斤,对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立了大功。县办的小水泥厂由一九七二年的年产近六万吨,增加到十八万吨。还生产了小手扶、小履带拖拉机,为加速农业机械化做出了贡献。
这五年,是晋中地区农业高速度发展的五年,也是山河面貌大改变的五年。晋中地委深深感到,要普及大寨县,领导者本身必须善于应用昔阳经验来解决本地的实际问题。如在农村劳动力使用上,晋中地委十分注意在“人心向农”上做文章,在“劳力归田”上下功夫。他们经过调查,发现农村劳力的使用上曾存在着严重分散现象,除了脱产干部越来越多以外,赤脚医生、民办教师以及亦工亦农、亦工亦商的工人和代销员也越来越多,加上林、牧、副业上使用劳力的浪费,全地区留在农业第一线的劳力最多还不到总劳力的百分之五十五,这怎么能保证农业的大干快上呢?他们顶着“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扎扎实实采取措施,抓了“人心向农”、“劳力归田”的工作,全区有七万多人回到了农业第一线,使留在生产队的劳力不少于百分之七十。这个措施加快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步伐。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