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铁牛”要走大寨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1-28
第2版()
专栏:

“铁牛”要走大寨路
本报记者述评
出席第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的代表们,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个“‘铁牛’要走大寨路”的口号。意思是说,搞农业机械化,也要以大寨为榜样,按照大寨精神,搞好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铁牛”坚持走大寨路,农业就能长上“金翅膀”;“铁牛”不走大寨路,农业就没有高速度。
大寨的路子是革命化统率机械化的路子。有的同志一提大寨道路,很容易想到“苦干”、“流汗”。这只是一面。大寨在粮食亩产八百斤以前,主要是靠一双铁手、两只硬肩干出来的,但那时候他们已在积极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从农田基本建设看,先是镢头加卜兰,后来是小炮加平车,现在发展到定向爆破加推土机。过去一冬一春造大寨田十来亩,后来是几十亩,现在是上百亩。目前,大寨在耕地整地、水利灌溉、农业运输、场上作业、农副产品加工、植物保护、农田建设等七个方面的二十多项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割、林牧副业的机械化也有发展。全大队用机械完成的作业量,占总作业量的百分之七十五,充分显示了农业机械化的巨大威力。
“铁牛”往那条路上开,是有激烈斗争的。大寨党支部认为,社会主义的“铁牛”,绝不能变成资本主义的“野牛”。他们的大、中、小型拖拉机坚持常年务农,除给社员拉一些生活用煤外,主要用于耕地、耙地、拉石头、拉土、拉肥、拉庄稼。昔阳县曾有一些“铁牛”走的路不正,县委为这事不知斗争过多少回。通过“‘铁牛’该走那条路”的大辩论,硬是把一头一头的“野牛”拉到大寨路上。山西交城县算过一笔帐,他们的土地、人口、拖拉机和昔阳差不多,自然条件比昔阳好,但去年全县的粮食总产比昔阳差得很远。这是为什么?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农机不务农是很重要的一条。全县七百多台拖拉机,有很多离开农业生产,远出跑运输挣钱。群众说,“铁牛”跑野了,人心跑散了,集体经济跑垮了。交城县委认为,农业运输是拖拉机的一项作业。但必须把方向盘摆正。他们下决心要把“野牛”都牵回大寨路上,但阻力不小。由此可见,“铁牛”要走上大寨路,非七斗八斗不可!
大寨争得农业高速度,有一条可贵的经验,就是把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以及大搞科学种田,改革耕作制度紧紧结合起来。他们正确处理自然条件与农业机械的关系,一方面发挥人的积极性,改造地形,改造道路,平整土地,使山区适应农业机械的特点;同时,又在机械上下功夫,改造机械,让机械适应山区的自然条件。这就叫做“两改造,两适应”。四川省广汉县的体会是,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用机械去武装,前进的步子就要受到限制。过去,干部群众都认为,只要人强牛壮肥料多,就能年年得丰收,没有在农业机械上多考虑,结果碰了不少钉子。他们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才逐步把发展农业机械化和改变生产条件结合起来,用大寨精神带动机械化,机械化促进农业大发展。正是由于办了农业机械化,从耕田、脱粒、运输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大量劳动力,使全县能在五年时间内,投工三千多万个,修建了一百五十多处水利设施,改造了三千多条灌溉渠道,建成了全长六千多公里的自流灌溉网。有了这些,就为粮食生产一年三熟或两年五熟创造了条件,为农业大上快上找到了出路。广大干部、群众看到,高高低低的土地平整了,零零碎碎的田块连成大片了,集体的机械作业逐步代替了肩挑手锄的个体劳动,小生产的狭隘界限在逐步被打消,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壮丽图景逐步展现出来。社员们说:“粮食大增产是大寨精神结的果,农业机械化出了力。”
有的同志说:“机器隆隆转,人该缓一缓。”这种“机多,人懒”的思想是错误的。大寨人说:“铁牛遍地跑,人更加油干。人勤机不懒,人懒机不转。”大寨党支部始终坚持用革命化统率机械化,做到“三多三不变”:机械多了,农机务农的方向不变;机械作业项目多了,扁担精神不变;农机人员掌握的技术多了,普通社员的本色不变。大寨的农机技术人员和在农田里劳动的社员一样评工分,没有什么特殊补助。他们上车是驾驶员,下车是搬运员。由于操作农业机械的大部分是青年人,大寨党支部特别抓紧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教育广大社员群众:机器多了,要继续艰苦奋斗,吃大苦,流大汗,充分发挥机器的效能,进一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大寨的经验告诉我们,抓机械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了革命化。如果只抓机械化,不抓革命化,“铁牛”不仅发挥不出它的威力,还会开进资本主义的死胡同里去。
衡量农机化的标准,光看“铁牛”增加了多少台,光算马力扩大了多少倍,对不对?当然,我们是要算这些帐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算“一增”(机器增)是不是带来了“三增”(增产、增收、增贡献)。如果拖拉机的台数和马力增加很多,却没有化出高产量来,没有化出高收入来,没有化出多贡献来,这样的农机化就叫“空化”。因此,必须管好用好农业机械、发挥农业机械的威力,真正做到“一增”促“三增”。在这方面,大寨、昔阳是带了头的。昔阳县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比较差,一九六六年一个二十万人口的县,只有五台拖拉机,到一九七六年,全县大、中、小型拖拉机增到七百五十三台,现在全县机耕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机电灌溉面积占到水浇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二,亩施化肥量平均达到五十多斤。各种农业机械所完成的作业量相当于两千多万个劳动日,等于全县又增加了一倍劳动力。广大贫下中农自豪地说:“人大干,机器也大干,人和机器都大干,不怕粮食不翻番。”一九六六年,全县粮食亩产只有二百二十四斤,一九七七年达到九百斤,总产从八千多万斤增加到三亿三千多万斤,十一年增长三倍多。一九七七年售给国家的余粮达一亿二千万斤,比一九六六年增加了十六倍。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一封信》中指出:“苏联的农业不是基本上机械化了吗?是何原因至今陷于困境呢?此事很值得想一想。”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看看大寨的实践,更感到大寨办农业机械化的路子可贵。大寨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样板,也是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榜样。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就应当把实现农业机械化纳入这一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中来。要高质量学大寨,要高速度发展农业,建设符合六条标准的大寨县,必须狠抓农业机械化这一条;要搞好农业机械化必须真学大寨,用大寨精神管好“铁牛”,使“铁牛”沿着大寨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出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