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沙海驼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02
第4版()
专栏:

在春节临近的日子,我们编发这一组散文、诗歌和年画,向广大读者介绍边防、海防线上和边疆地区各族军民团结战斗的生活。他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听从英明统帅华主席的号令,身在边陲,眼观世界,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准备打仗,把祖国的边防海防,把祖国的边疆,筑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谨以这个专页,表达对远离首都的同志们的思念和敬意。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在保卫祖国边疆、建设祖国边疆的战斗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同全国广大读者一起,热烈地等候着你们不断传来新的捷报。
——《战地》编者
沙海驼铃
内蒙古军区某部 郭增生
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提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大步流星地走进公社会议室,嗓音响似洪钟:“听说我们这儿要新建边防武装放牧点,我这老头子和这把‘退伍’的钢刀一块报到来了。”
这是沙力布老人。对他突如其来提出的要求,我们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怎么,信不过我这老头子?你们看——”沙力布提起钢刀说,“过去,这把刀砍过王爷兵,杀过日本侵略者,劈过蒋匪军。今天,苏修亡我之心不死,我能让它闲着吗?”
在海力素公社,谁不晓得人老心红的沙力布老人!解放后,从剿匪、镇反到人民公社成立;从牧业学大寨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到揭批“四人帮”,沙力布老人哪一步不是走在前头!只要是他认准了要干的事,就是八峰骆驼也甭想把他拉回来。公社党委没有说服沙力布老人,只好答应他的要求。沙力布老人就领上十二岁的小孙女斯琴,赶着驼群,驮着蒙古包围毡,来到茫茫的果勒斌戈壁,在一眼泉井边建立了武装放牧点。
这里离哨所有十几里远。每当战士来驮水时,爷孙俩总是热情地把同志们迎进蒙古包,先喝碗浓香的奶茶,然后再帮助战士们一块儿打水。爷孙俩除了放牧五十多峰骆驼,还主动为哨所传递消息、邮信取报、请医送药。夏天,他们把大队支援哨所的新鲜蔬菜送上哨所;隆冬,又为哨所驮去一捆捆干柴。一年四季,风霜雨雪,“叮咚、叮咚”的驼铃声伴随着沙力布老人走遍茫茫的果勒斌沙漠。
转眼就是一年。这天我有事去哨所,路经果勒斌沙漠,“叮咚、叮咚……”的驼铃声从西边飘来了。我抬头一看,一位蒙古族小姑娘,骑着一峰肥大的骆驼,从沙海里钻了出来。
“解放军叔叔,您好!”
“你是……?”“我叫斯琴,我爷爷叫沙力布。”
“啊,你就是沙力布老人的孙女!你又出去放牧了?”
“是。我们的驼群今年又添了十五峰小驼羔。爷爷说,把大驼放得肥肥的,让小驼羔吃得饱饱的,快点长大,好早日为保卫边疆出力啊!”
“爷爷在家吗?”
“不在。一早就给哨所送炮弹去了。”
我和小斯琴高兴地骑上骆驼,向她的蒙古包走去。转眼工夫,一座洁白的蒙古包出现在眼前,包前拴了一群非常调皮而又惹人喜爱的小驼羔,它们扬起脖子,斜着头,瞪着眼,望着我这个生客,警惕性还蛮高哩。
在洒满阳光的蒙古包里,我一眼看到了并排挂着的毛主席、华主席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是啊,草原——北京千里远,红太阳的光辉永远照亮边疆各族人民的心!
小斯琴捅旺了炉火,把炒米、黄油、奶皮子、白糖摆了一大堆。片刻,奶茶沸腾,香味四溢。
沙漠的气候真象孩儿的脸一样变化无常。上午还是蓝莹莹的天,中午呼啸的狂风掀起黄沙,把果勒斌沙漠搅了个天地难辨。我帮着小斯琴拴好骆驼又赶回了驼群。可小斯琴却好象有什么要紧事似的,隔一阵就跑出去朝哨所方向望望,最后一头从风沙中钻进蒙古包,焦急地对我说:“叔叔,哨所的水,快不够用了,我得马上去送水。”
“这里离哨所有十多里远,又没有人来告诉,你怎么会知道那儿的水不够用了?”我惊奇地问。
“爷爷告诉我的。去年,我们一到这儿,爷爷就对我说:沙漠里的水比油还珍贵!别看咱们这儿守着一眼水泉,可在白音查干哨所那儿,连一滴水也找不到。战士们衣服脏了,要到井边来洗。驮一次水,省吃节用够两天。如果第三天不来驮水,那一定是有情况,咱们就得给哨所的同志送水去,这可是加强战备、保卫祖国边疆的大事呀。”
我对斯琴说:“走,咱们一块打水上哨所!”
“不,我准备好了。”小斯琴指了指蒙古包里的两只大水桶,就一头冲出门外,牵骆驼去了。我忙把水桶提出门外,架在驼背上,便和斯琴迎着弥漫的风沙向哨所前进。扑面而来的黄沙,象无数根锐利的钢针,打在脸上、手上和脖子上,钻心地疼,就连素称“沙漠之舟”的骆驼也被风刮得晃晃悠悠。我不时地望着在前面领路、与风沙搏斗的小斯琴,聆听着那随风飘来的“叮咚、叮咚”的驼铃声,心想,这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水,它凝结着边疆牧民对子弟兵的多么深厚的阶级情谊啊!
在哨所里,我遇到沙力布老人。他是来参加哨所召开的揭发批判“四人帮”罪行大会的。老人联系边防线上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用自己那血和泪写成的苦难身世,痛斥“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罪恶阴谋。原来,他给边防战士送来的是揭批“四人帮”斗争的炮弹啊!这天中午,一场意外的狂风袭击了果勒斌沙漠,哨所的三峰驮水的骆驼被风刮散了。正准备回家的沙力布老人一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火燎。他说:“骆驼刮跑了,驮不来水是小事,耽误巡逻,影响战备可是大事。”说完,骑上自己的骆驼,带上几个战士冲进风沙里去找骆驼。他凭着几十年与风沙搏斗的经验,翻过一道道沙梁,越过一座座丘包,终于找到了被风卷到了二十多里外的三峰骆驼,送回哨所。
第二天黎明,我随同全副武装的小分队战士,跨上骆驼,沿着边防线巡逻。刚走出几里远,见一位牧民骑着一峰高大的骆驼,从后面紧紧追赶上来。战士们一眼就认出是沙力布老人。老人照旧穿一件褪了色的蓝蒙古袍,一条宽大的黄绸带扎在腰间,身背一支乌黑发亮的全自动步枪,那把跟随了他几十年的系着红绸子的大刀贴在后腰;那双风吹不眩、沙打不迷的眼睛,闪烁着敏锐、刚毅的神采。
“沙力布老爷爷,一大早,您又有什么事?”一位战士亲切地问。
“看——家——去!”老人故意拉长话音,乐呵呵地说。
看家去?沙力布是阿妈在羊圈里把他生下的。从他出世那天起,哪里知道什么是家;阿妈被逼死了,沙力布六岁就给王爷放羊,羊圈就是家;十八岁那年,他一把火点着了王爷府,逃出魔窟飘流四方,茫茫草原就是家;沙力布找到了共产党,投奔了八路军,跟着毛主席闹革命,四海为家;解放了,奴隶翻身作主人,他同千百万贫苦牧民一样,在草原上建立了幸福的家;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沙力布领着小孙女在边防线上、在茫茫的沙海里安了家……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今天要去看的是哪个家。原来这次边防巡逻路途远,困难大,为了照顾他年纪大,小分队“秘密”行动,有意不让他参加。沙力布用手指着战士们的骆驼,笑着说:“你们想瞒着我?可它们早把你们的行动计划告诉我了。昨天下午,我发现哨所骆驼的驼铃都摘掉了,不用问,准又有重要巡逻任务。小伙子们,别看我年纪大,你们拉不下我!”说罢,朗朗大笑。
巡逻小分队继续前进。沙力布老人气昂昂地紧随着小分队。我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动人的“叮咚、叮咚”的驼铃声。它洋溢着边疆军民的高昂战斗激情,这是响彻祖国北疆的最美的歌声。它是在向华主席、党中央和祖国人民汇报:这里永远是反修战斗的钢铁长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