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为科技现代化当好“后勤兵” 上海市物资局职工千方百计确保科研物资的供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03
第4版()
专栏:

为科技现代化当好“后勤兵”
上海市物资局职工千方百计确保科研物资的供应
上海市物资局的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学习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响亮地提出:“科研攀高峰,物资要保证。”“要把科研人员跑器材,跑设备,跑加工的‘三跑’,变为物资部门的保数量,保质量,保时间的‘三保’”。从此,大家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地确保科研需要。
一、调查访问,了解需要。局党委首先组织广大物资工作人员走出柜台,调查研究,了解需要,变“等客上门”为“服务上门”,变“有啥供啥”为“要啥供啥”。这个局的机电设备公司组织了由领导干部、产品供应员、业务联络员和财务人员组成的“一条龙服务队”,携带帐本、单据以及可供产品目录,到科研单位调查访问,了解需要,先后为六个院、局系统八百多个科研、生产单位供应机电产品三千八百多件,为科研提供了不少急需物资。自然博物馆为“木乃伊”照相摄影方面急需空调器,过去由于供应渠道不清楚,两年多来一直没有解决,这次解决了。上海科技大学多年来需要几只高压容器,由于对这种产品的经营单位及供应办法不清楚,一直没解决,这次也解决了。科研单位称赞说:“过去是跑遍上海没门路,这次是上门服务真方便。”
二、组织货源,满足需要。有一次,他们了解到交通大学承担某项重点工程急需一批器材,一回来就打开库房,凡是库存有的,全数满足需要;库存没有的,他们打破常规,通过借调、加工、求援等各种方式,组织货源。有一项工程需要一批阀门,数量只要几只,但规格繁多,设计上有特殊要求,只只不一样。机电设备公司机械配件供应站的同志接到任务后,查遍库存,一只也没有货,就积极联系寻找代用规格,解决了四只,接着又千方百计解决了三只,还缺一只。他们先查找生产厂,没有现货,再通过生产厂的介绍,找使用厂,终于在一家工厂仓库中找到备品二只,全部保证了这项工程的需要。
三、送货上门,保证需要。为了保证上海交通大学承担的重点项目所需要的物资,局党委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从调查需要起,只花了短短七天左右的时间,就使大部分物资得到了解决。接着,又由物资局党委领导同志亲自带队,装着两卡车的物资,送货上门,受到了交大的热烈欢迎。
现场服务,送货上门的做法,是物资部门加强为科研服务的好作风,好方法,是物资部门与科研单位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供需关系的一种好形式。这个局有不少同志,一心一意为科研服务。有个同志,当他知道某科研单位急需一种希贵的非金属碲,虽然不是他的经营范围,但他把份外事当作份内事,几经曲折,终于征得一个生产厂同意,从别单位委托加工的来料中暂借给科研单位用。有个同志,为了寻找某种特殊规格的铝板,她不厌其烦地一个局一个局,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查找,一有线索,就抓住不放,一直追到快要下料的车间,并征得车间同意,让出一部分来支持科研需要。这个局广大职工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热心科研,关心科研,彻底扫除了过去那种“物资人员朝南坐,谁有需要上门求”的现象。科研单位反映说,有了物资局的支持,科研人员不必再担心后勤物资供应,可以专心搞科研了。
最近,上海物资局又把各级物资机构分管科研物资的负责人和经办人,以及经管物资的范围,汇印成册,分发给全市科研单位,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供应服务网。对于重点项目,他们还邀请有关协作攻关单位座谈,研究扩大科研物资的供应面,进一步密切产、供、需之间的关系,使物资部门成为联结生产同科研的桥梁和纽带,真正为科技现代化当好“后勤兵”。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