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新春影坛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08
第3版()
专栏:

新春影坛巡礼
章柏青
新春佳节,影坛喜讯频传。春节期间有十六部新影片与广大工农兵观众见面。
新影片中有六部故事影片。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片《我们是八路军》是较为突出的一部。影片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延安地区一支八路军烧炭队,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冲破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封锁骚扰和破坏,出色地完成伐木烧炭任务的故事。影片较成功地塑造了赵长龙、周威虎等老红军的形象,较深刻地表现了我解放区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歌颂了老红军战士甘当普通一兵,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高贵品质。影片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演员表演、环境处理、细节描绘,都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导演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朴素、清新、细腻的艺术手法,处理题材,刻画人物,使人感到真实可信。这部影片的上映,不仅对于“四人帮”叫嚣的“老干部——‘民主派’——‘走资派’”的反动谬论是个有力的批判,对于他们鼓吹的那一套违反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模式也是有力的回击。
反特影片,有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兰天防线》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暗礁》、《风云岛》。它们反映了六十年代初期和七十年代初期,我国军民、公安战士同蒋帮匪特的英勇斗争,歌颂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胜利,表达了全国人民一定要解放我国神圣领土台湾的决心和信心。
此外,还有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彩色故事片《萨里玛珂》,西安电影制片厂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摄制的故事片《渔岛怒潮》。
这次上映的新影片中,有五部彩色纪录片,三部彩色科教片。《华主席到唐山看望英雄人民》热情地歌颂了领袖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在英雄的国土上》纪录了陈永贵同志访问柬埔寨的情景,是一首中柬友谊的颂歌;《华北油田巡礼》表现了石油工人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红旗插上托木尔峰》纪录了我国登山队困难踩脚下、无高不可攀,登上天山最高峰的英雄业绩;《画乡人民绘新图》反映了户县人民一年建成大寨县的战斗历程。
《机械化养鸡》、《无土育秧》、《气垫船》,介绍了工农业战线涌现的新技术、新经验。
在新春银幕上,我们又看到一批被“四人帮”禁锢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前拍摄的好影片。
《祝福》是夏衍同志根据鲁迅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这部影片的改编是成功的。它忠实地传达了鲁迅小说的主题思想。叛徒江青出于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强加罪名,胡说这部影片“歪曲鲁迅原著”,“美化了地主阶级,丑化劳动人民”,“为三十年代文艺鸣锣开道”。江青的一派胡言,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鲁迅先生,指向毛主席革命路线的。
《李双双》是一部优秀的喜剧影片,当年上映时曾受到广大工农兵的热烈欢迎。敬爱的周总理看了影片,于一九六二年亲切接见影片的主要演员,指出:“这部影片内容好,艺术上也有不少可取的地方。”万恶的“四人帮”置周总理指示于不顾,污蔑这部影片鼓吹“工分挂帅”,表现“中间人物”,不准它再上银幕。
《龙须沟》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我国著名剧作家老舍同名话剧改编拍摄的故事片。影片通过北京天桥一条臭水沟的变迁,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歌颂了新社会的光明。这部影片是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四人帮”强行扼杀了这部影片,并残酷地迫害老舍同志,充分暴露了他们这伙资产阶级文化专制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这次恢复上映的还有根据毛主席、周总理肯定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舞剧《小刀会》拍摄的同名影片;还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主演的京剧影片《野猪林》;还有在十七年中给广大群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阿娜尔罕》、《水手长的故事》、《南岛风云》、《突破乌江》、《岸边激浪》、《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小铃当》、《翠岗红旗》、《铁道卫士》、《渡江侦察记》等一批好的和比较好的影片。文化大革命前拍摄的优秀科教片《带翅膀的媒人》、《摩擦》也同时恢复上映。
这次恢复上映的影片数量多,题材广泛,风格、样式多样,生动地体现了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十七年中电影战线取得的成绩不容否定!它对“四人帮”鼓吹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空白”论,是个强有力的批判。
粉碎“四人帮”,影坛春色浓。当前电影战线的同志们,在华主席给《人民文学》的光辉题词鼓舞下,正在加紧拍摄新片。我们相信,社会主义的银幕,一定会闪耀出更加鲜艳夺目的光彩。(附图片)
在首都科学家、劳动模范与青少年春节联欢会上,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河南省考生、十二岁的刘月宁,表演扬琴独奏《映山红》,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摄
唱、做俱佳的著名粤剧演员罗品超,虽年逾花甲,在《逼上梁山》剧中扮演林冲,功夫不减当年。
新华社记者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