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川剧的再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08
第3版()
专栏:

川剧的再生
本报记者 于竞祁
冬夜寒气更加袭人,但在四川大小城镇的川剧剧场里,却琴声悠扬,锣鼓阵阵,满场欢声笑语,座无虚席,台上台下,热气腾腾。
打倒了“四人帮”,砸碎了“文艺黑线专政”论的精神枷锁,川剧这朵鲜艳的花朵,再度蓓蕾初绽,盛开在望。从大巴山下,到金沙江畔,到处可以看到川剧工作者努力创作、积极演出的兴旺景象。成都市的川剧舞台上,已上演了十几个多年未演的节目,新移植的《八一风暴》、《骄杨颂》、《柯山红日》、《小刀会》等不时在舞台上出现。山城重庆经常有四、五个川剧团同时演出,新剧目《枫叶红了的时候》、《江姐》、《十月的风云》等,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一些中小城镇,象合川、德阳等许多地方,还演出了《逼上梁山》、《十五贯》、《夺印》等。一台戏演一两个月,场场满座,现在已是很普遍的事。
有着优秀传统的川剧音乐和表演艺术,正在逐步恢复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风格。多采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的曲牌和唱腔,别具一格动人心弦的川剧锣鼓和帮腔,这“帮”、“打”、“唱”三位一体组成的川剧艺术整体,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感染力,使爱好川剧的广大人民群众为之心醉。
不久前,成都市川剧舞台上演出了川剧《四川白毛女》的一场戏。随着帷幕升起,观众熟悉的“白毛女”相隔十多年后又出现在“断头山”上。她在风雪之夜送柴回家,伫立门前不敢进屋。这时母亲也夜半未眠,思念女儿。母女隔门接唱,表述情怀,声声如泣。这时的音乐:伤心处,寂寂无音;急切时,锣鼓劲响;无语时,“帮腔”轻唱道出心声,使剧中凄切之情更为增强。对旧社会撕心裂肝的控诉,不少观众为之泪水盈眶。
在川剧观众热切盼望之中,许多在“四害”横行时备受迫害的老艺人和名演员,甩掉了被“四人帮”加在头上的“帽子”,精神振奋,怀着饱满的战斗激情,出现在舞台上。著名的川剧演员陈书舫,身体不好,仍然登台参加川剧现代戏《向阳路上》的演出。川剧名演员杨淑英过去扮演穆桂英深受欢迎,如今又重抖当年精神,再上舞台“战敌兵”,依然风貌如昔。成都市川剧团的五名老演员,前几年被迫退休,现在又重返舞台。他们的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发自心底的声音:为社会主义演出,为川剧培养下一代!
旧社会,川剧艺术被反动统治者糟蹋得许多优秀剧目不能演出,而色情“新戏”、黄色小调却霸占了舞台,川剧名存实亡。“四害”横行时,他们挥舞文化专制主义的大棍,要用洋乐队换下川剧传统乐队,蛮横地规定只能移植,一丝一毫“不能走样”。人们只有用川剧曲牌去套唱完全不合川剧格律的京剧唱词,用川剧的锣鼓打京剧音乐的节奏,用川剧对白说京剧的台词。于是,几个稀少的剧目,一种京、话、川三剧混合的“新剧种”,占领了川剧舞台近十年,川剧再度名存实亡。
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和朱德委员长,以及陈毅、贺龙等同志,生前多次观看川剧,接见演员,鼓励和表扬川剧的改革。阳友鹤、周企何等许多川剧名演员回忆周总理接见时的情景无不热泪满腮。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川剧恢复和发展了好的传统,创作了大量的川剧现代戏。仅重庆市九个剧团的统计,建国后十七年中就创作和移植了大小现代剧一千零十八个。人们也难忘记,在三年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一度使一些川剧工作者思想混乱,演出了鬼戏和坏戏。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关于文艺工作的两个批示,使川剧继续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进。
川剧工作者深深感激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给川剧带来了第二次解放,从奄奄一息中再生。今天,许多川剧工作者讨论的是怎样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怎样继承和发扬川剧优秀传统,怎样把川剧的艺术特点更好地用于表现现代题材。有些剧团已订出今年的规划。许多老演员每天抽出时间传、帮、带,青年演员认真苦练基本功。人人希望大干快上,在舞台上献身手。
人们可以看到,川剧这枝文艺花朵将会开得更好看,它的迎春之曲必将唱得更响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