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看东方歌舞晚会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08
第3版()
专栏:

看东方歌舞晚会随想
蒋士枚
遭过霜的花,开得更雄健;迎春的花,绽得愈艳。在“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大棒下被长期打击迫害的东方歌舞之花,如今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亲手开拓的万里春色中,开得更加绚丽!
在东方歌舞晚会的剧场里,随着《春花烂漫》的开场歌舞,我被卷进色彩丰富、风味独具的东方歌舞的艺术天地。
晚会演出了中国、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伊朗、日本、阿富汗、埃及、马里、墨西哥、阿根廷等十多个国家的音乐舞蹈节目。其中不少是十二年来从未演出过的新节目。
随着晚会节目的进行,观众仿佛在这些亚非拉国家漫游,亲眼看到风格殊异的动人舞姿,亲耳听见情调不同的悦耳歌声。勤劳勇敢的亚非拉人民,用自己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热烈地讴歌劳动和斗争,生动地反映习俗和人情,深切地倾诉情感、愿望和对春天的憧憬,形象逼真地展示当地人民的生活风貌。晚会演出的我国歌舞节目中,《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完》、《周总理英名传四海》、《华主席给了我青春歌喉》,唱出了亿万人民对毛主席、周总理、华主席的无限深情;舞蹈《育新苗》,热情赞美社会主义的新人新风。《高棉女民兵》,着力表现柬埔寨人民在柬埔寨共产党领导下,奋力投身抗美救国斗争的英雄气概。这一节目,是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指示创作的。在创作过程中,周总理关怀备至,并亲自为这一舞蹈命名。《阿波舞》概括反映十九世纪中叶日本人民的气势和力量;《贡巴》反复渲染马里人民斗争抗暴的雄壮内心节奏。《高原上的节日》,则是阿根廷北部高原地区人民意趣盎然的习俗画。晚会的许多声乐和器乐节目中,无论是牧歌、颂歌、战歌,都能从不同断面,捕捉不同的生活和斗争旋律,唱出创造着这些音乐艺术的亚非拉人民的崇高情怀。晚会上既有庄严深沉的《埃及,我的母亲》(埃及),又有深情依依的《宝贝》(印尼);既有淳朴风趣的《玉米棒子》(乌拉圭),又有委婉清新的《花笠音头》(日本)……
是的,亚非拉许多民族,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艺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为促进亚非拉人民的文化交流,为增进中国人民和其它亚非拉国家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做了多少工作,耗费了多少心血啊!我国舞台上的东方歌舞之花,是周总理用辛勤的汗水精心浇灌的,是毛主席革命路线占主导地位的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灿烂的一枝。
演出结束后离开剧场,我好象走在金灿灿、密匝匝的迎春花丛中,不禁铭记起华主席为《人民文学》所作的光辉题词:“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而奋斗。”我仿佛已经看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的潮头,也仿佛看到我国文艺阵地迷人的无限风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