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为群众就是最好地为国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0
第1版()
专栏:短评

为群众就是最好地为国家
毛主席在《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一封信》中指出,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是最好地同时为国家的办法,还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的老话”。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为人民谋利益,人民丰衣足食,喜气洋洋,就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为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建设大寨县也应如此。
这些年,“四人帮”祸国殃民,不是煽动“不为错误路线生产”,就是鼓吹“颗粒无收也不要紧”,疯狂破坏国家利益,根本不顾人民死活。他们硬是把人民和国家、革命和生产、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分割开,说成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码事,形而上学猖獗到了极点。流毒所及,思想混乱,农村政策被破坏,经营管理无人抓,有的干部光喊革命口号,不干生产实事;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生产高指标,忽视群众生活需要,造成了增产不增收、多劳不多得、分配不兑现的严重后果。群众生活发生困难,积极性受到挫折,什么工作也上不去。荣成县走过一段弯路,就是“四人帮”这种流毒的影响造成的。社员群众责怪县委说:“光叫我们大干流汗,不管我们穿衣吃饭,这样干实在没有味道。”这是切中要害的批评。
荣成群众的话,很值得我们的农村干部好好想一想。如果大干在第一线的社员,数九寒天吃不上热饭,酷热盛暑喝不到凉茶,还要经常牵三挂四,甚至辛辛苦苦劳动一年,口粮不富裕,现钱分不到手,他们的干劲能持久吗?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出来吗?能越干越感到有味道吗?特别是我们有的县委要认真考虑,解放快三十年了,学大寨近十五年了,如果你那里的山河依旧、生产发展很慢,群众的衣食住行得不到改善,这是对党对人民负责吗?这样干,莫说群众没有劲,感到没味道,县委的责任又到哪里去了呢?这样的县委也没有味道嘛!
从荣成的经验看得很分明,只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扎扎实实地照顾群众的生活,让群众在实际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密切相关,群众就有使不完的干劲。这个县多年学大寨不能迈开大步,却在少见的大旱之年,夺得了历年少见的全面丰收,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为群众就是最好地为国家的道理。
我们的县委同志都要学习社会主义实干家李锁寿,学习他那种刚一到任就关心群众生活,敢抓柴米油盐的思想和作风。抓革命促生产,要雷厉风行;为改善群众生活办实事,办群众高兴的事,也要刻不容缓。为群众,就是动员群众,就是更好地依靠群众,就能激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这样,就能又快又好地建成群众真正欢迎的大寨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