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恐吓的效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0
第4版()
专栏:国际随笔

恐吓的效果
思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北霸天”勃列日涅夫,前不久分别写信给北约各国首脑。信的内容被西德报纸泄露出来,原来是不折不扣的恐吓信。“北霸天”故伎重演,并不新鲜,但由于内容是警告西方不许搞中子弹,并且恫言如不从命,他就要制造自己的中子弹,这就显得尤其霸气十足,凶相毕露。
以欧洲霸主自命的苏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一向惯于对中小国家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新近兼了国家元首,又挂了帅印,更是尾巴翘到九天之上,连西欧大国也不放在眼里。他这回满以为凭仗这样一纸咄咄逼人的“训令”,就可以使西方国家即使不俯伏在地,也大乱阵脚;如果它们胆敢抗命,就可以扣上“对苏挑衅”、“妨碍缓和”一类的大帽子,收到“恶人先告状”的宣传效果。
可是,出乎总书记的意料之外,北约各国这回却不买帐,更没有被吓倒。这封恐吓信一披露,马上遭到西方许多军政界人士和报刊的抨击、斥责,其猛烈的程度为前所罕见。有的人怒斥: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大国”发出这样的恐吓信,是“肆无忌惮”,“无耻之忧”。有的人反唇相讥说:北约应建议苏联废除它对准西欧的、其爆炸力为中子弹二千倍的多弹头机动导弹(SS—20)。有的人敲起警钟说:“屈从苏联的要求就是西欧‘芬兰化’的开始”。有的北约官员甚至估计到,由于勃列日涅夫这样做,“那些本来对采用这种美国武器还有些迟疑的欧洲人现在可能无可奈何地把这种武器列入自己的武器库之中”。“北霸天”煞费苦心的恐吓信倒收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样一来,勃列日涅夫又一次起了不可多得的反面教员的作用,尽管这次他是“函授”而不是亲自登台讲课。人们从这一课至少学到或证实如下的一些道理:第一,“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确是“北霸天”百用不厌的逻辑。第二,按这个逻辑推论下去,得出了这样一个公式:“裁军是你们的本份,扩军是老子的特权,你们不安本份,老子就要行使特权”,“北霸天”的“裁军”高调就高在这个地方。第三,色厉内荏,欺软怕硬,又是“北霸天”另一个方面的特征。不许别人搞中子弹,恰恰反证他怕的就是西欧加强防务。这样,“北霸天”一封恐吓信,对于西欧人倒起了清醒剂的作用,对慕尼黑主义的辩护士更打了几记响亮的耳光。
“北霸天”拿中子弹作为靶子向西方挑战一事,使人想起了去年十二月初柯西金在参加芬兰独立六十周年庆典期间对北欧国家首脑的类似行动。当时他就公然要他们“团结起来反对中子弹”,并“批评”挪威的军事演习太多。可是,三国领导人并不吃这一套,同他争辩“有时是激烈的”,使柯西金“如此激动”,以至丹麦首相耶恩森不得不请他“冷静一些”,“不要着急”。事后,耶恩森首相认为,同柯西金“会谈”是“一次良好和有益的讨论”。“良好”虽不见得,“有益”倒是说对了。因为柯总理不远千里亲自跑到芬兰首都给斯堪的纳维亚小国上了一堂大课,使北欧国家和北欧人民又一次认识了这个北方邻国的霸权主义嘴脸。
然而,“北霸天”并未吸取教训,反而认为西方国家仍然软弱可欺,要继续进行吓诈,只须加足压力。勃总书记的函授课的霸腔更放肆狂妄,就是证明。西欧公众却由此更加认清“北霸天”“欺软怕硬”的本性。
毛主席说过:“有正面的教员,有反面的教员。人需要正反两方面的教员。”当今之世,应该说,“北霸天”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全世界“第一个大好的反面教员”,勃列日涅夫、柯西金之流不是一次又一次给各国人民上课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