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富士山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0
第4版()
专栏:

富士山纪行
陈德文
银色的雪冠,云拥的山麓;庄严、肃穆;似画,如诗……富士山是伟大的日本民族的象征!
学生时期,看到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画家葛饰北斋的木版画——“富士三十六景”,其中一幅是“赤富士”。那画面,富士山峰峦崚嶒,红装素果,背景刻着朵朵红霞,恰似一团团烈火。画面上缀有一首短诗:“富士白雪映朝阳……”。欣赏着精美的杰作,吟咏着动人的佳句,我对富士山,早已充满诗意的向往。
这是一个深秋的日子,云彩满天,黄叶铺地。在日本朋友陪同下,我们从东京驱车,兴致勃勃地去瞻仰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的富士山。
沿着东名高速公路,汽车在高山巨壑之间迤逦前行。车过御殿场,已近中午。我们站在山中湖南畔,翘首西望,只见那海拔三千七百七十六米的富士山顶,白雪覆盖,乱云飞渡,烟雾蒸腾。不一会,大块大块的雨云沿着山坡俯冲下来,象千军万马在山谷狂奔。在这严冬将至的雨天,登山是有困难的。我们只好绕过风光旖旎的富士五湖,来到西山脚下的游览胜地白系瀑布。这时,骤雨初歇,阳光复露,我们老远就看到那光闪闪的飞瀑了。白系瀑布高二十五米,宽一百五十米。万绿掩映的悬崖峭壁上,一束束水带飞洒而下。听说,每年夏季富士雪水流泄时,白系瀑布总是游人云集哩!
下午由富士到箱根途中,我们在艽山的泷之园饭店小憩。透过窗外一株明艳艳的山茶,我又看到富士山的雄姿。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经过秋雨一番洗涤,这云里山光,林中水色,何等明丽!我不由联想起“窗含西岭千秋雪”的佳句来。日本人民对富士山怀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喜爱富士山的瑰丽景色,自古就有“富岳八景”、“富岳三十六景”、
“富岳百景”之说。住在东京的人们,每逢元旦有远眺富士山的习惯,日语中叫“初富士”。本来从东京望富士并非稀奇,近来由于工厂林立,平时天空烟雾弥漫,东京人远眺富士美景的机会十分难得,只好利用元旦工厂放假的日子了。
“雪解富士”,是日本劳动人民最爱欣赏的胜景。春天,平原上樱花烂漫时节,富士山上的积雪开始溶化,渐次露出黛色的山肌来。从骏河方向望富士,留存在山岫里的残雪呈现人的形状,劳动人民把这叫做“农男”,是五谷丰穰的象征。要是从北边的甲斐南望呢,那残雪的形状就象飞鸟,人们管它叫“农鸟”。由于正值插秧季节,这就如同告诫农民不要误了农时。这是多么生动的比喻和充满生活气息的联想啊!
日暮时分,我们沿着箱根的芦湖东岸来到桃源台,从那里乘电缆车向早云山峰顶攀登。秋风萧瑟,林寒涧肃,山头附近的大涌谷里,硫磺泉喷云吐雾,象千万辆机车升火待发。我们都为眼前的壮观景象所吸引。等到下山时,已是秋虫鸣唱,夕露沾衣了。我站在一块巨石之上,蓦然回首,但见富士山头,雾气尽消,山腰间荡漾着片片红霞,千姿万态。这不就是那幅“赤富士”所表现的意境吗?纵然北斋画的是晨景,但这“富士夕照”中一团团烈火般的红云,却使我联想起早年富士山下,山梨等县农民和各界群众反对外国驻军扩展基地和进行军事演习、维护自身权利的英勇斗争,也想起了近年来在整个日本列岛滚滚向前的日中友好热潮,心中油然起敬。
归途中,我们同日本朋友一路欢歌,一路畅叙,话题自然地谈到了富士山,回顾了中日两国两千年来的传统友谊,谈论着两国人民的频繁交往,满怀信心地展望光明的未来。一位年轻朋友满怀激情对我说:“毛主席和周总理生前为日中友好的事业奠定了巩固基础,日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朋友真挚的话语,引起我心中的无穷怀想,我觉得富士山更壮美,更崇高了。此刻,我所看到的富士山,不是东京银座街头五光十色的富士山画面,也不是新宿高层大厦广告牌上的富士山。我看到的,是日本人民的富士山,凝聚着日中友谊的富士山!正如郭沫若同志在诗中所歌颂的:
“黄河之水通江户,
珠穆峰连富士山。”
日本民族的伟大象征——富士山,同日本人民的温暖友谊一起,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