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从择优录取谈消灭差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1
第2版()
专栏:

从择优录取谈消灭差别
李洪林
我们的大学招生要择优录取。择优录取就要承认差别。
“四人帮”是打着反对差别的旗号来招摇撞骗的。在分配上,他们搞平均主义,反对按劳分配;在教育上,同样搞平均主义。他们说,大学,就是“大家来学”。你要提高教学质量,入学要考试,他就给你一棒子:“培养修正主义苗子”。
其实,只要大学没有普及,上大学的就只能是一部分人。问题是让哪一部分人上大学,用什么标准来选拔大学生。“四人帮”是反对文化考试的,所以在他们掌握教育权力时,文化程度不是上大学的标准。当然,“四人帮”横行时,我们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也都是好的,张铁生式的交白卷小丑只是极个别的。但是,由于“四人帮”推行他们那条修正主义路线,造成了严重后果,在事实上降低了我国大学教育的水平。
大学,既然叫做大学,它就必须具有高等文化水平,这个水平是客观的,而且是世界性的。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必须把被“四人帮”破坏的教育事业恢复、兴旺起来。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择优录取是唯一可行的方法,这就是经过严格的文化考试,然后结合政治思想和身体状况,选择一部分优秀的青年入学。
当然,任何办法,都不可能绝对完美。文化考试本身,并不能够绝对准确地衡量青年的文化水平。但择优录取毕竟是当前各种可行办法当中比较最合理的办法,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把适合高等学校学习的人才吸收进来。
那么,其他青年就不如他们吗?不能这么说。人各有所长。大学主要是培养科技战线和文教战线人才的。在这些专业上,要具备一定文化条件才能开始学习,才能培养出合乎国家需要的人才。因此,只有吸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学习,才是最大的节约,才能满足四个现代化的需要。这样对国家、对社会、对青年本人,都是最节约的,最能人尽其材的。
从培养人才来说,上大学只是一种途径。在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下,最大量的人才并不是从普通大学培养出来的。其他各种类型的学校,都担负着培养各个方面不同水平的人才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在各种实际工作中,大量的青年经受着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最大量的人才还是从这些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出来的。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率领我们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迅速前进,革命和建设都欣欣向荣。这正是需要大量人才、也能造就大量人才的时代。只要老老实实按照马列主义办事,按照科学办事,人才是埋没不了的。
当然,人才和社会差别的存在是分不开的。不管怎样,文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发展一个人的才能。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越高,就会涌现出更多的人才。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消灭了的时候,也就是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机会的时代。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来缩小和消灭这种差别。
现在大学招生择优录取,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的。这种承认,正是为将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创造条件。因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以及阶级划分,都是生产力的水平不高所决定的。在物质财富还不丰富的时候,在客观上只能是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物质生产,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虽然从抽象平等的观点看起来,这是不合理的,但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事情。而且正是这种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在阶级社会中,这种进步是以广大劳动人民被奴役为代价的,这种进步是伴随着黑暗,伴随着骇人听闻的剥削和压迫的。对这类现象加以痛骂,发泄一通道德上的愤慨,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问题是怎样正确认识这种历史的必然,并找出推动这种分工走向消灭的现实途径。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抗,但是还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真正要消灭这种分工,那就必须热心于发展生产力。因为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每个人每天只需劳动很短的时间,便足以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这样,人人都毫无必要把自己份内的劳动推给别人去承担。每人都要从事物质生产,同时也都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脑力劳动。这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就消灭了,它们的差别就不存在了。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逐步缩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为以后消灭这种差别创造条件,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但是,真缩小差别还是假缩小差别,这里有两条路线的根本对立。
“四人帮”一贯招摇撞骗,好象世界上唯有他们是缩小差别的英雄。其实他们并不真想缩小差别,只是抽象地对分工和差别肆意谩骂一顿。正象普鲁东(他只看见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弊病,而看不见这种生产方式进步的一面)用倒退到小生产的办法来反对大工业一样,“四人帮”荒谬地主张想用降低文化水平或消灭脑力劳动的办法来“缩小差别”。他们妄想把学生都“培养”成“没有文化的劳动者”,使全国都成为文盲。这样,大家都成了文盲,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可恶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了,这不是世界上最彻底的“教育革命”吗?!
当然,我们全国不会都成为文盲,已有的知识分子头脑中的知识不可能被剥夺。“四人帮”也不是真想消灭差别。他们的目的是:把广大知识分子从意识形态阵地上赶走,叫他们去长期(实际上是永远)从事体力劳动,美其名曰“缩小差别”,或者叫什么“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然后让那些按照他们那条路线培养出来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英雄们去“占领上层建筑阵地”,对全国人民实行文化专制统治,用张春桥的术语,叫作实行“全面专政”。这就是郭老曾经用非常生动的古代语言所比喻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也就是说,“四人帮”猛烈攻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理差别,目的是把有文化的人赶走,并且阻止广大青年取得文化,同时由他们自己率领那些流氓、阿飞以及白卷英雄、草包主编、无耻文人,来独霸文化领域,垄断脑力劳动。天晓得,让这帮匪徒来占领文坛,政治上将反动到什么程度先不去说,只就文化水平来说,那不是要倒退几千年吗?
所以,按照“四人帮”的路线,其结果不是消灭差别,也不是缩小差别,而是倒退几千年;或是退到野蛮时代去,一切从头来,经过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重新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那自然是奴隶制);或是少退一点,退到封建时代去,让“四人帮”及其一小撮走狗和无耻文人梁效、罗思鼎、唐晓文之流垄断脑力劳动,使广大群众陷于愚昧落后的境地,一个个都象顺民一样,听从他们压榨和愚弄。
反正不管怎么样,“四人帮”的路线乃是扩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路线。
真正想缩小和消灭差别,只能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即大大发展生产力,普及教育,并把全社会成员都提高到具有高等文化程度的水平,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和知识分子劳动化。那时不再有专业的知识分子,因为每个劳动者都同时是知识分子,每个知识分子都同时参加直接的生产劳动。
当前我们大学招生承认差别、实行择优录取的办法,正是通向消灭差别的必经之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迅速为四个现代化培养合乎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样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又有利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因而也就有利于缩小和逐步消灭差别。
其实,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而且存在着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这些差别,但是决不能采用“四人帮”那种貌似革命、实质上极为反动的路线,而只能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也就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例如,城乡差别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集中了很多大工厂,生产条件是现代化的,而乡村则没有工业,生产条件落后。怎样缩小和消灭这种差别呢?难道应当对城市的工业大骂一顿,把它拆掉,让工厂都倒退到手工业时代去,以便“缩小”它同农村的差别吗?显然不能。我们只能大大发展现代化大工业,使它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机器来装备农业,使农业实现机械化,把农业提高到现代化的水平。这样,城乡之间在生产条件上的差别就缩小或消灭了。生产条件方面的差别消灭了,生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差别也就有可能消灭了。这正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三大差别的缩小和消灭,都是一样的道理。在这方面,“四人帮”总是把反动的平均主义涂上“最革命”的色采,用最高的调子到处叫卖,好象有一点差别就是大逆不道。其实他们贩卖的是十分反动的东西。我们有的同志,被“四人帮”长期的叫喊弄得习焉不察,误以为那种平均主义的高调是有道理的,以至在经济上不敢承认差别,在文化上也不敢承认差别。其实,三大差别,无非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客观现实,用不着回避。第一,这些差别并不是共产党创造的。第二,这些差别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虽然也伴随着巨大的黑暗。第三,今天,当客观的物质条件尚未具备的时候,我们不能过早地要求把它消灭,而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按照正确的路线积极创造条件,使它逐步缩小以至消灭。第四,缩小差别,只能是在向前发展当中来缩小差别,而不能用倒退的办法来“缩小”差别。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