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湖南省杂交水稻大面积丰收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1
第4版()
专栏:

湖南省杂交水稻大面积丰收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述评
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头一年——一九七七年,从我国杂交水稻推广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湖南省传来了这项作物大面积丰收的喜讯。这一年,这个省种植杂交水稻一千八百三十多万亩。其中,作中稻种植的二百多万亩,平均亩产七百多斤,作双季晚稻种植的一千六百三十五万亩,平均亩产五百斤左右。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不论作为中稻或晚稻,杂交水稻都比常规水稻品种每亩增产一百多斤。这项作物的大面积高产,对一九七七年湖南全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湖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获得显著增产的事实,再一次雄辩地证明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无比正确。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为高速度增产粮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对加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湖南省杂交水稻从试种到大面积推广,是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亲切关怀下进行的。一九七○年,华国锋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湖南省科学种田经验交流会,亲自参观杂交水稻“三系”研究的展览,指示科研人员要把这项研究工作拿到群众中去搞。一九七五年,杂交水稻小面积试种成功后,华国锋同志亲自听取了湖南的有关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一九七七年,正当杂交水稻在湖南大面积推广的时候,华主席又给予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华主席的指示传遍三湘四水,极大地鼓舞了湖南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千方百计去夺取杂交水稻大面积丰收的积极性。
湖南省杂交水稻的推广工作(即“广泛试种”)是从一九七六年开始的,这一年全省种了一百三十多万亩,一九七七年又猛增到一千八百三十多万亩。两年两大步,一步一层楼。这个事实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
首先是,各级党委有没有革命的胆略,很重要。湖南省委的领导同志说得好:“办什么事,看准了,就要下决心干。高速度是等不来的,也不是小打小闹赢来的。”一九七五年杂交水稻小面积试种成功,省委领导同志看准了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就下决心狠抓这项作物的推广普及工作。一九七五年底,省委把推广杂交水稻列入议事日程,制订出“一年广泛试种,一年大面积推广,一九七八年力争普及”的发展规划。为了切实加强对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的领导,全省上下,层层建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省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了省杂交水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抓这项工作。地区、县、公社,也由党委一名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组成领导小组,固定专人,三年不变。各地、县采取多种形式,大讲推广杂交水稻对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作用,大讲杂交水稻制种和栽培技术,培训上百万人的技术骨干队伍,制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从而把各级党组织的决心变成了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
要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就不能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必须敢于大胆改革不理想的品种和旧的耕作制度。而改革肯定会有风险。如何对待这种风险?湖南省委的体会是,既要敢想敢干,又要有科学态度,脚踏实地去干。几年来,湖南省委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一切经过试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办法,使杂交水稻从小面积试种到大面积推广,都建立在积极稳妥、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地处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稻田都分布在海拔八百米以上的山区。过去这里以种中稻为主。后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逐步推广了双季稻,但产量一直不高不稳。开始在这里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时,县委有的人担心“丢了娘娘,又保不住太子”。省委的负责同志鼓励他们大胆改革,敢于创新,并和他们一起分析以往水稻产量不高的原因:高寒山区种双季稻,早稻生长期间往往低温阴雨,产量不高,晚稻一般避不开寒露风,造成减产,如果种杂交水稻,抽穗扬花时正值七、八月的好天气,可以充分发挥杂交优势,实现一季高产。一九七六年,这个县用杂交水稻作中稻,种了四万多亩,平均亩产七百三十七斤,每亩比常规品种增产一百多斤。省委领导同志抓住桂东县这个典型在全省推广,大大鼓舞了各级党组织推广杂交水稻的积极性。
省委这样,全省各地各级党组织也是这样。在推广杂交水稻中,书记动手,种试验田,办样板片,在全省蔚然成风。各级领导广泛进行试验,又亲自种“样板田”、“丰产田”,取得第一手材料,这就是湖南省去年下决心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的科学根据和力量来源。
湖南省推广杂交水稻成功了。但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并不满足。在省委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种植杂交水稻获得丰收的地方,广大干部和群众正在总结经验,争取来年“更上一层楼”;在那些增产效果不十分显著的地方,干部和社员正在寻找原因,研究改进办法;个别种植失败的地方,就继续试种,以便积累经验,为加快粮食增产步伐做出贡献。(附图片)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福建省莆田地区农科所农民育种家陈孝钦(右),去年在试验田里创造粮食平均亩产三千五百多斤的新纪录。这是他和科研组的同志夜巡在田间。 新华社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