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打“左派”的旗,走极右的路——从礼县看“四人帮”是如何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2
第1版()
专栏:

打“左派”的旗,走极右的路
——从礼县看“四人帮”是如何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的
甘肃省礼县,是“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及其追随者炮制的一个闻名全国的假大寨县。
礼县地处长江流域的陇南山区,西汉水从它中间流过。燕子河两岸,青山迭翠,树木葱茏。川坝地区水库碧波荡漾,渠道纵横交错。解放后,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以后,这里的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群众生活安定。一九七二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解放初的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一倍多。但是,这样一个好地方,从一九七三年“四人帮”在甘肃的代理人的黑手伸进来以后,却遭到一场大灾难,学大寨运动受到了破坏,集体经济穷了,社员家底空了。一九七五年,当他们宣布这个县建成“大寨县”的时候,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二百八十七斤,当年还吃了国家四百八十万斤返销粮。群众气愤地说:“辛辛苦苦干一年,吃粮还要国家管,这算什么大寨县!”
剖析一下这个假大寨县,不仅可以看到“四人帮”的破坏给礼县人民造成多么深重的灾难,而且可以认识“四人帮”是如何打着“左派”的旗号进行反革命活动的。
打着“批修”、“批资”的幌子,批干部,整农民
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一贯的干部路线和阶级路线,都是坚定相信和依靠农村干部的大多数,相信和依靠广大贫下中农。“四人帮”为了在农村实现他们的“帮专政”,首先在这个根本问题上颠倒黑白,制造混乱。
在礼县,“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及其追随者按照“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就对县委和全县干部队伍作了一个颠倒黑白的估计。他们说:“民主派的特征是老、旧、右,这种人县上有,公社有,大队也有,要搬掉。”“县委领导班子中存在着一个思想(小农经济思想)、一个主义(经验主义)、两股势力(资本主义恶势力和右倾保守思想的旧势力)”,要用大批修正主义的办法来解决。接着,便在全县开始“拔钉子”,“搬石头”。原县委书记和两位副书记,是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干部,都被扣上“民主派”或“老右倾”的罪名,调离领导岗位。一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公社党委书记也被撤换了,有的还被拿到大小会议上批判。
对待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作出贡献的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他们是打着大批资本主义的旗号来整的。他们强调要抓“头上没有辫子的贫下中农中的资产阶级代理人”,抓“小生产者”和“意志薄弱者”。
一九七六年八月,礼县县委内那个“四人帮”的追随者派他的一个亲信到罗坝公社梁坪大队“拔钉子”。他在这里蹲点近一年,用“民主派”、“生产党”的罪名先后撤换了大队、生产队干部二十五名。一个生产队长请假上山砍柴,就被当成“小生产”的典型批判,并鸣枪三响,对参加会议的群众实行威吓。大家气愤地说:“这哪里是共产党的干部,明明是一帮土匪!”
在崖城公社何家庄大队,“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杀气腾腾地提出了所谓“用无产阶级专政办法办农业”的口号,赤裸裸地对贫下中农实行“专政”。
“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及其追随者,一方面打着“批修”的幌子批干部,打着“批资”的幌子整农民;另一方面,又把一大批所谓“一拳能把石头砸个窝窝,一脚能把铡刀踢个豁豁”的“造反派”、“反潮流战士”,提拔起来篡夺领导权。他们把这些人捧上了天,把党的优秀干部、贫下中农踩在脚下,好端端的一个礼县被搞得天昏地暗。于是,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便无耻地吹嘘:“社会主义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春天来到了礼县。”“四人帮”这条颠倒敌我的阶级路线,彻底撕破了他们的“左派”假面具,暴露了他们一伙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凶恶敌人,是一伙货真价实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
鼓吹“换土壤”、“割尾巴”,搞乱了
党的农村经济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在农村现行的经济政策,是发展农业生产、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保证。“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及其追随者,打着
“革命”的旗号,歪曲党的基本路线,大肆破坏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他们一会儿说按劳分配是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要改;一会儿又说社员的自留地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要割。在礼县这样一个生产逐年下降,社员工分值平均不到两角钱的条件下,他们竟然提出要研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了。
他们颠倒黑白,把平均主义当成是共产主义来提倡,独出心裁地提出了一个“现金按人口、劳动比例分配”的办法,吹嘘它可以“缩小贫富差别”,“避免两极分化”,强行在全县四百多个核算单位中进行推广。这种“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方法使一些一年不投一个工,热衷于搞资本主义的人,照样可以分得口粮和现金,而许多终年辛勤劳动的贫下中农多劳却不能多分,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祁山公社何台大队,搞了这套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后,倒真是贫富差别不大了,可是到“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及其追随者垮台的时候,全大队每人平均欠外队粮食四百零九斤,欠国家贷款六十五元,大家清一色地“吃粮靠国家,穿衣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群众气愤地说,这就是“四人帮”的“叫化子共产主义”!
“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还继承林彪、陈伯达的衣钵,“割资本主义尾巴”,破坏集体林、牧、副各业,禁绝社员正当的家庭副业。
一九七六年农历八九月间,罗坝公社王河大队的枣子正由青转红,嫩绿的核桃、花茭挂满枝头,柿子、苹果、梨树的枝条也被累累的果实压得低垂了。“四人帮”在礼县的追随者派他的一个亲信来到这里,把大队、生产队干部叫到一起,气势汹汹地说:“先进的大队房前屋后的树都砍了,你们王河留着这些资本主义尾巴,人心向不了农,劳力归不了田。你们不砍,我带着砍,要全部推光头,彻底解放!”他不顾队干部的劝阻,第二天带着二十多人的砍树队上了山,八天八夜,全队一万四千多棵果木树和用材树,不分集体的和个人的,也不管长了十几年的老树还是刚刚结果的小树,一扫而光,未成熟的果子撒落在山坡沟洼里。砍完树的当天晚上,王河大队许多人家没有再冒炊烟,有的关起门来睡了几天觉不出工。
“四人帮”的追随者一刀一斧,砍的都是贫下中农多年辛勤劳动的血汗。他们这个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经验”一出笼,广大干部、群众都纷纷起来抵制。“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及其追随者竟猖狂地说,政策先进单位可以先改嘛。于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歪风便在全县刮了起来,到“四人帮”垮台前,全县四分之一的大队收交了社员的自留地、自留树、自留羊。党的政策允许的社员正当的家庭副业有不少也被迫转入了“地下”。
礼县农村经济政策的大破坏,带来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大倒退。一九七六年,全县相当一部分社队社员超支,分配不能兑现,一些社队的集体经济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四人帮”破坏集体经济,把礼县搞得人穷队穷的累累罪行也从另一方面揭露了他们假左派的面目,使礼县的干部群众进一步看清了“四人帮”是一伙祸国殃民的反革命匪帮。
借口“反右倾、破常规”,搞浮夸,瞎指挥
“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及其追随者仇恨我们党,仇恨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他们大搞唯心论、形而上学,却以马克思主义权威的面目出现,喊着“左”的口号吓人。他们把“反右倾,破常规”的口号变成一根打人的棍子,打击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干部群众,破坏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九七三年冬,“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到礼县转了几天,召开了所谓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礼县现场会。第二年,为了显示这个现场会在礼县取得了“辉煌成果”,他硬要把全县粮食总产报成两亿八千万斤,一下子就虚报了五千八百万斤。“四人帮”在礼县的追随者拿着登载这个假数字的报纸到下面“落实”产量,把五千八百万斤粮食的空额硬性摊派到各公社。谁不接受,就反谁的“右倾”。
“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及其追随者严密控制以后的礼县,大搞形式主义,表面上赫赫扬扬,报刊杂志上连篇累牍的文章都在吹:礼县“社社队队在大干,社社队队在大变”。但是,当人们来这里参观时,却只能走一条固定的“参观路线”,群众生活困难的地方,他们划为“非开放区”谢绝参观。对于参观者必然要到的一些“先进单位”,他们就从其他社队平调许多劳力来大搞所谓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制造“红旗招展,战场显眼”的种种假象。一九七六年八月,礼县的几十万亩小麦已经黄熟,干部、群众正在“龙口夺粮”。为了应付“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决定在这里召开的第二次现场会,他们又把大批正在收麦的劳力集中到公路两旁搞条田。群众愤怒地说:“礼县农业学大寨没有上路,农田基本建设倒真是上‘路’了!”
生产斗争有它的客观规律,它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指导生产,就要研究这个规律,符合这个规律,运用这个规律,而不能违反这个规律,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什么新规律。“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及其追随者,既反动,又无知。他们连起码的农业生产知识都不懂却硬来指挥生产。农田基本建设的黄金季节在冬春,他们却硬要把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安排在三秋大忙季节。一九七四年,全县百分之二十八的秋田还没有收,百分之八十八的秋播地还没有下种,他们就把绝大部分劳力拉到了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使山区相当一部分粮食、土豆、药材烂在了地里。礼县有山有川,山川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作物的布局、品种的调配以及田间管理等,都应该因地制宜地加以区别。但是,这些常识性的东西也被他们作为“保守”、“常规”加以批判。一九七六年,他们把适合川区种植的一个高产小麦品种在山区硬性推广,而适应高寒山区的洋麦、夏杂粮被一刀砍掉,造成了小麦越冬过程中大量死苗。他们这种主观主义的瞎指挥搞乱了劳动组织,搞乱了作物的茬口,破坏了森林和牧场。七八十岁的老社员愤怒地说:“我们种了一辈子地,这几年越来越不会种了。谁知道这些家伙安的是什么心!”
当礼县正处在人妖颠倒、是非混淆、生产下降、群众生活困难的时候,“四人帮”在甘肃的那个代理人突然说“礼县学大寨上路了”,大寨经验“学到手了”。宣布礼县建成了“大寨县”。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但是,礼县人民不管这一套,自从“四人帮”的黑手伸进礼县以后,一直没有停止过抵制和斗争。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礼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奋起揭批“四人帮”,决心把被他们颠倒了的路线是非再颠倒过来,认真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按照华主席提出的六项标准,把礼县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山区,建设成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寨县!
新华社记者 孟宪俊 郭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