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集中劳力大办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7
第1版()
专栏:

集中劳力大办农业
小板公社党委根据基层干部和社员的意见,本着既要压缩非生产人员、又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原则,分别采取措施,一项一项地解决农村“三多一少”问题:调离生产队的劳动力多,非生产人员多,非生产用工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少。广大干部和社员高兴地说:“这才象个学大寨的样子。”
新华社武汉二月十六日电 本社记者杨正文报道:湖北省天门县小板公社党委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农村“三多一少”(调离生产队的劳动力多,非生产人员多,非生产用工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少)的问题,集中劳力大办农业,为夺取农业丰收创造条件。
小板公社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用工过多的问题,是在去年年终分配结算时引起重视的。据计算,一九七七年全公社农业生产投工为五百七十六万个工分,非生产用工就有一百一十二万个工分,占总投工的百分之十九。这就是说,仅非生产用工一项,全公社在农业第一线的每个劳动力平均要负担五十个劳动日。这严重地影响了社员分配,干部和社员群众意见很大。
过多的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用工是怎样造成的?公社党委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上面的各条战线和各行各业都在打生产队的主意,借种种名目占用农村劳动力,把一些负担转嫁给生产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势必挫伤广大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影响农业发展的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社党委组织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学习华主席的有关指示,深入揭批“四人帮”破坏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方针的反革命罪行,剥开他们假左派真右派的画皮。大家指出,“四人帮”一方面打着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幌子,使农村大批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又挥舞“唯生产力论”的大棒,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其目的是要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有的干部说:我们如果不解决农村“三多一少”的现象,就会挫伤社员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影响农业发展速度和社会主义建设速度,这对于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来说,不是爱护,而是危害。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他们根据基层干部和社员的意见,本着既要压缩非生产人员、又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原则,分别采取措施,一项一项地加以解决。
一是“撤”:公社原有二十六人的文娱宣传队,说是业余的,实际上是脱产的。现在把它撤销,人员回到各生产队,以大队为单位开展业余文娱活动。二是“减”:原来全公社有五十多个代购代销员,现在减少为三十人。办法是:在公社的四个集镇周围的十个大队,取消代购代销店。边远的十四个大队仍设立代购代销店,每个店留二至三名代购代销员。三是“兼”:要求每项工作既有人管,又不占用过多劳动力。比如每个大队的广播员,由大队的机务队技术员兼任。四是“整”:主要是整顿社队企业。对于那些缺乏原材料、人多事少的企业,压缩一些人员;对于那些搞种植和养殖业的企业,则适当增加一些人员,大力发展。每个企业都要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成本、定产值。五是“定”:就是规定劳动日。民办教师、代购代销员、赤脚医生等,分别规定一年劳动三十天到一百二十天。
小板公社党委在解决农村“三多一少”的问题时,对大队和生产队的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整顿。前几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农村基层组织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干部人数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一倍以上。群众不满地说:“多立一个菩萨多烧一炷香。”干部多,工分补贴多,加重了群众的负担。公社党委根据群众的意见,压缩了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人数,同时作出了干部参加劳动和补贴工分的规定,实行“多劳不少补,少劳不多补”。
小板公社解决农村“三多一少”的作法,深受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的欢迎。许多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这才象个学大寨的样子”。基层干部的劲头也来了。码头大队第七生产队有男女劳动力三十多人,过去这里抽,那里调,结果除生产队的干部外,只剩下一个男劳动力了。现在,劳动力回队,队长高兴地说:“我要下决心和社员一起把农业搞上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