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四川六十多万知青活跃在农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7
第4版()
专栏:

四川六十多万知青活跃在农村
据新华社成都二月十六日电 四川省六十多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投入农业学大寨运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知识青年中的许多人被选进了各级领导班子,还有大批人担任了社队的会计、保管、出纳、农机员、农业技术员、赤脚医生、民校教师和政治夜校辅导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受到农村广大社员的称赞。
知识青年梅跃农,长期战斗在一个彝汉族人民杂居的山寨。他被选拔到所在市的领导班子之后,仍然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为改变山区的面貌作出了贡献。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彝族下乡知识青年曲比吉甫惹,以惊人的革命意志战胜了双手残废带来的困难,苦练各种农活技术,成为一个出色的青年生产队长。
开江县红岩公社党委书记孙成民,也是一个下乡的知识青年。一九七七年,他带领全公社的干部和社员,狠抓了揭批“四人帮”这个纲,结合本公社实际,大力清除“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农村经济政策,调动起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全公社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开展,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九百八十三斤,总产量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五,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个公社四大队的知识青年,成立了一个农业科学实验队,在一九七七年进行了水稻、小麦高产栽培和科学用肥等二十八项科学实验,夺得了早稻亩产超千斤、杂交中稻亩产一千二百斤、晚稻亩产六百斤的优异成绩。射洪县下乡知识青年苏子元,多年来坚持刻苦钻研,大胆试验,根据川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的特点,为水稻、小麦和棉花培育和选育了十多个新品种,提纯复壮了十六个品种,引进并推广了二十个品种,为促进川北山区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