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落实党的政策 郫县一年巨变 社员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全县出现“七增一减”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21
第1版()
专栏:

落实党的政策 郫县一年巨变
社员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全县出现“七增一减”新气象
据新华社成都二月二十日电 本社记者曹光晖报道:一九七七年,四川省郫(pí皮)县出现了“七增一减”的新气象: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六年增长两成以上,平均亩产由一千斤增加到一千三百多斤;农副业总收入增加百分之十四;交售给国家的粮食增加百分之十一;集体储备粮增加十二倍;公共积累增加百分之五十四;社员分配收入增加百分之十五;社员口粮增加百分之十一;生产费用下降百分之四点二。全县一千七百多个生产队,队队做到收益分配兑现;百分之九十一的社员增加了收入。
是什么原因使郫县一年巨变呢?这个县的干部、群众说:认真落实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按劳分配政策,是调动社员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关键。
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一整套农村经济政策,是发展农业生产,巩固集体经济的根本保证。但是,“四人帮”挥舞大棒,攻击建立劳动管理制度是修正主义的“管、卡、压”,诬蔑实行经济核算是“利润挂帅”,诽谤搞好收益分配是“物质刺激”,在人们思想上造成极大的混乱,弄得干部社员有章不敢循,有劲使不出。去年,郫县县委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带领干部社员砸烂精神枷锁,把颠倒了的路线是非重新端正过来。
郫县县委认识到要落实农村各项经济政策,首先要正确处理生产和分配这对矛盾。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促进生产。一方面,要尽快地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社员增产增收,另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按劳分配政策,使社员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尽快地把农业生产搞上去。因此,县委根据近几年来劳动管理混乱,劳动效率低、出勤率低的情况,下力气抓了加强生产责任制这项工作。他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普遍建立“三定”制度,挖掘劳动潜力。各生产队民主评定每户社员全年的基本投工、投肥任务和基本口粮。实行“三定”制度后,去年各队的劳动出勤率,普遍比上一年提高百分之二、三十。
(二)积极搞好劳动定额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去年全县绝大多数生产队建立了作业管理小组,实行定领导、定劳力、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五定”责任制,并采取“定额到组,活评到人”的评工记分方法,深受广大干部、社员的欢迎。各队实行定额管理后,劳动工效一般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质量也有了保证。
(三)奖励对集体贡献大的先进社员。去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全县有二万四千多名社员受到了各级党委的红榜表扬,其中有八千多名社员还获得了生产资料或生活用品的物质奖励。一九七七年恢复耕牛饲养、繁殖的奖励政策后,全县耕牛死亡率比上一年下降百分之九十,小牛的繁殖率比上一年提高百分之四十。
认真贯彻党的政策,采取以上这些措施后,一九七七年全县农业生产获得了空前的丰收,社社队队增产,样样作物增产,生猪、耕牛等都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丰收后,郫县县委根据增产增收、多劳多得的原则,在去年的年终分配中,扎扎实实地抓了五件事:一、以各公社为单位,先后召开三次大会,宣传形势,总结成绩,表扬先进,广泛开展“丰收是怎么得来的”、“丰收了怎么分配”、“丰收以后怎么办”的大讨论,教育干部、社员本着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的原则,搞好分配,使社员都能得到实惠。二、组织有干部、财务人员、贫下中农参加的经济清理队伍,翻仓查库,清理工分和肥料、粮食、钱财、票物,实事求是地查清全年产量,弄清家底,为搞好分配打下基础。三、坚决收回不合理的借支、垫支和超支的钱款。使全县社社队队做到分配兑现。四、对分配上存在困难的穷队给予适当的照顾。五、全面检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初步制订第二年的农副业生产计划,并落实“三定”任务,组织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为了严格把好收益分配这一关,县、社党委的第一、二把手纷纷深入基层,亲自试点,做出示范,指导全面。同时,从上到下,各级干部带头遵守制度,模范执行党的政策。县委机关家住农村的干部,凡欠了生产队款的,都做到了当年清。去年,全县百分之九十一的社员做到了增产增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