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技术员陈光达培育成功水稻新品种——高粱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21
第2版()
专栏:

技术员陈光达培育成功水稻新品种——高粱稻
四川省井研县农科所技术员陈光达培育的水稻新品种——“高粱稻”,在川南丘陵区一些县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二十三年前,中学毕业生陈光达回到农村老家,决心培育一种能抗风、防倒伏的水稻新品种。
陈光达决定用高粱同水稻进行远缘杂交。
为了掌握高粱开花的规律,陈光达不分日夜守候在田里,一连几个小时地耐心观察。为了摸清水稻扬花的习性,陈光达也花了很大功夫。经过细心探索,他才弄明白当地水稻一般在上午扬花,特别是晴天的上午,阳光一照,田里的气温上升,如果这时一片云彩遮住阳光,天空阴暗下来,这一明一暗之间,水稻便立即大量扬花了。这是因为水稻扬花不仅需要温度,而且需要湿度,云彩一遮,田里的湿度发生变化,就促进了水稻扬花。摸清了这些细微末节,陈光达就掌握了人工杂交的主动权,他一丝不苟地进行取粉、杀雄、授粉等比绣花还细致的工作。以高粱作父本、水稻作母本的远缘杂交初步成功了。他获得了三颗第一代水稻杂交种。这三颗稻谷具有不同于一般稻谷的明显特征:形状较圆,颖壳较厚,外壳呈紫红色。它是否具有杂交优势呢?还要在第二代、第三代……中继续培育、观察。陈光达把这三颗种子播了下去,经过精心栽培和管理,幸好有一颗成活了。现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的“高粱稻”,就是由这一颗种子发展起来的。
经过几代培育,新品种的杂交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如穗大、子多,子粒较大,千粒重增加,茎杆粗硬;但也有缺点,一个是植株增高到一米以上,一个是生长期长达一百六十天左右。为了解决植株增高的问题,陈光达采用“转育”的办法,用新品种作父本,“珍珠矮”水稻作母本,再次进行杂交培育,经过几年的努力,植株降到了八十厘米以下,适合当地大面积栽培的要求。但是,随着植株的降矮,子粒变小了,空壳率也增加,旧矛盾解决了,又出现了新矛盾。陈光达对此毫不气馁,他坚信科学技术就是在矛盾中发展,在斗争中前进的。他经过详细调查后,挑选当地的高产水稻品种“泸丰青”作父本,又一次进行杂交转育,终于在保持矮株特点的情况下,使子粒变大,空壳减少,恢复了原来的杂交优势。在解决生长期长的问题中,陈光达从早到晚在田间忙碌,观察比较,早中选早,把理想的早熟穗挑出来,进行繁育,坚持不懈地年年选、年年育,终于使生长期缩短到一百四十天左右。
陈光达从一粒种子起家,培育出来的水稻新品种“高粱稻”,不仅具有抗倒伏、耐旱、耐瘠等优点,而且产量也高。井研县农场连年大面积种植,平均亩产都在一千斤左右。近几年来,井研县各社队和邻近的县引进这一新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当地的一般品种产量要高二至三成。(附图片)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苏独伦公社东风三队队长、天津知识青年邱家恒(左一),和科研小组一起研究新培育的小麦良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