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青海高原夺得春小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21
第2版()
专栏:

青海高原夺得春小麦高产
青海高原已成为我国春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地区。一九七六年,全省春小麦总产量比一九七一年增长将近一倍,每年平均递增百分之十四点七。
青海省地处内陆高寒山区,春小麦从海拔一千八百米的河谷到三千六百米的山区都有种植,但解放初期亩产只有百斤左右。有人说,春小麦是低产作物,青海高原自然条件差,要想高产非常难。究竟能不能高产?这个问题只有深入进行科学实验,才能作出确切的回答。
早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年代,青海省个别单位就开始探索春小麦高产稳产的规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生物研究所、贵德县农科所的科研人员,进一步深入基层,同贫下中农一起积极开展春小麦丰产规律的研究,在春小麦的生理生态、遗传育种、光能利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生长规律和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他们得出的科学结论是:青海高原虽然自然条件差,但在不利因素中包含着许多有利因素,非常适合春小麦的生长。一是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光合作用充分,有利于干物质的增长和积累。二是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呼吸消耗少,干物质的积累多。三是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减轻了倒伏和病害的威胁,适宜于密植。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逐步改变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春小麦就可以高产。一九七○年前,他们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在柴达木盆地、黄河上游河谷、湟水流域等不同地区的试验田里,分别创造出了亩产千斤以上的春小麦高额产量,并首次突破了亩产一千五百斤大关。这一科学实验成果,终于驳倒了“春小麦低产论”的观点,打开了人们的眼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信心,看到了春小麦增产的巨大潜力。广大社员群众高兴地说,从没见过的“千斤田”,现在看到了。要想夺高产,就要请科学实验来当“开路先锋”。
青海省农业部门各级党组织和青海省科委,从中得到启示,大抓科学研究,使春小麦的产量不断提高。
(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