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略论“捂 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22
第3版()
专栏:

略论“捂 派”
谢殿斌
《解放军报》给“风派”、“溜派”、“震派”人物画过像。本文所要剖析的,是兼有这三派人物特征的另外一种人。
这种人,既具有“风派”的“转”,又具有“溜派”的“滑”,还具有“震派”的“闹”等恶劣品质,至今还掌有一部分权力,在那里捂盖子,保自己。因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捂盖子,姑且称为“捂派”人物吧。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被揪出来已一年多了。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早就进入第三战役。从全国大多数地区和部门来看,同“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基本查清,“四人帮”及其余党的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受到粉碎性的打击。形势大好,越来越好。但是,运动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时至今日,仍有少数单位,揭批“四人帮”运动搞得不深不透,第三战役光打雷,不下雨,或雷声大,雨点稀,清查工作甚至还没有开始,其源盖出于“捂派”人物的作祟。
“捂派”人物于革命危害颇深,很有揭开“盖子”,让其见见阳光之必要。“捂派”的特点及手段有种种,择其要者以示众,并略加批驳。
“此地无银三百两”,打肿脸充胖子,对群众的揭发装聋作哑,硬说他那里“没有盖子可揭”,此其一也。“四人帮”得势之时,他们也跟着得势,明明干了不少坏事,揭批“四人帮”一开始,他们立即在“盖子”上贴上“封条”。当群众问及他们所干的坏事来,他们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说这是“工作关系”,那是“正常现象”。再不然就是“谁能不说句错话,办件错事”?这样一来,他们那里的异常活动,都被纳入了“正常”的范畴,无须揭,无须批,也无须查了。倘若“四人帮”也曾对他们有过那怕是轻微的指责,那么,这根稻草立刻变为千斤重的“镇纸”,重重地压在“盖子”上。什么“‘四人帮’早就要搞我们了”,“我们是同‘四人帮’对着干的”,等等。其实,“四人帮”对他们的指责,不过是主子对奴才的训斥而已。当初受斥时,“奴才罪该万死”的诺诺声,言犹在耳,今天竟把它当作“光荣的斗争史”挂在嘴边,真叫人作呕。以为这就能遮人耳目,捂住盖子,不过是一相情愿罢了。
钻空子,找岔子,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吓唬别人,此其二也。这种人,惯于玩弄抢旗帜的游戏。抢了旗帜,钻你的空子,找你的岔子,把你打成“不革命”、“反革命”,以示唯有他们才“最革命”。林彪搞大树特树的时候,他们跟着树过;“四人帮”挥舞斧头大砍红旗的时候,他们也帮过忙。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提出要高高举起和坚决捍卫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他们口唱高调,标榜自己是最高举的了,但就是对“四人帮”不揭不批。这种人“高举”的口号喊上一万遍,也是假的。用这面镜子一照,“捂派”人物就现出原形。
设清规,定戒律,束缚群众手脚,此其三也。你要清查同“四人帮”的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他们马上叫喊起来:“打击面太宽了”。你要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揭批“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他们又叫喊什么“不要纠缠具体的人和事,扭转斗争大方向”。真是动辄得咎。清查是打击吗?不是。清查是为了查清问题,正确地处理问题;是为了分清阶级阵线,使“四人帮”及其一小撮死党受到打击,使犯错误的人受到教育,得到解脱;使好人扬眉吐气,把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联系实际是“扭转斗争大方向”吗?更不是。放手发动群众,采用典型分析的方法,对本单位一些影响深、危害大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分清路线是非,是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引向深入的有效方法,完全符合斗争大方向。“捂派”人物之所以有那么多清规戒律,说穿了,为“捂”而已。
“反正我是人民内部矛盾”,此其四也。这是“捂派”人物手上的一张王牌。他们以为“反正是人民内部矛盾,不能把我怎么样”,因而,批评一拒再拒,错误也一犯再犯。第十次路线斗争中,他们往林彪的贼船上挤,后来说是“内部矛盾”,混过去了;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中,他们又往“四人帮”的帮车上钻;现在又说是“内部矛盾”,还想混过去。他们就是抓住“内部矛盾”这根绳子打秋千,荡过来,荡过去,从不认真作一次象样的自我批评。这种人已经荡到了危险的边缘。究竟是什么矛盾,要查清以后才能定性。还没有查就认为自己是人民内部矛盾,未免违背结论必须在清查之后才能确定的原则。就算是人民内部矛盾也有个是非问题,也必须分清是非。群众起来揭发你,帮助你,是完全应该的,帮助你把问题查清,如果真是人民内部矛盾,真相大白,不是很好的事吗?如果硬是不肯回头,决心“捂”到底,那么,人们要问,既是人民内部矛盾,为什么要同党同人民对抗到底呢?
以攻为守,嫁祸于人,打击革命群众,此其五也。“查小不查大,查下不查上,查外不查内,查远不查近”,是“捂派”人物的拿手好戏。更有甚者,“倒打一耙”,把分明同“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无关的人,甚至把同自己不是一派的人,或给自己提过意见的人,列为清查对象,大整特整,杀一儆百。这一着很是厉害,但也不可怕。凡是这样搞的地方,“捂派”人物同群众的矛盾就激化了,他们捂着的盖子也就快揭开了。
“捂派”人物的特点,看上去是“捂”,实质上是“抗”。与“溜派”所不同的,“捂派”是用“压下”的办法“抗”。他们之所以还能“捂”,是因为他们手中还有权,手下还有“帮”。有权,所以能压群众;有“帮”,所以还有能量。他们手中的权力,已变为保自己、保同伙的工具。其捂的目的是异常明确的,就是为了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一有风吹草动,好继续闹“地震”。这样的人掌权,群众怎能信得过?怎能心情舒畅?革命积极性又怎么能够调动起来?
毛主席曾告诫我们:不要什么事情总是捂着。各种怪议论,怪事,矛盾,以揭露为好。这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史书上曾记载过名医扁鹊为齐桓侯治病的故事:第一次,扁鹊告诉他病在皮肤,第二次告诉他病入血液,第三次告诉他病入肠胃,他一概不听,反诬扁鹊“好利”,“欲以不疾者为功”,待到病入骨髓之时,扁鹊也束手无策了。我们揭露“捂派”,也是为了治病救人。如果“捂派”人物,讳疾忌医,待到病入膏肓,那就悔之晚矣。
“捂派”人物的致命伤,恰恰在于“信巫不信医”。所谓“信巫”,就是信邪,信鬼,信“四人帮”那套阴谋诡计,以为靠了他们那套小小的权术,就能捂住盖子,息灭熊熊的革命烈火。所谓“不信医”,就是不相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革命科学,不相信党,不相信群众。古人曾把“信巫不信医”列为“六不治”之一,可见此病之危险,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要问“捂派”人物是否还有救?应当说,除极少数想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之外,多数尚可有救。鲁迅曾给那种总想遮住丑的人开过一个药方,不妨抄录于此:“他以为丑,他就想遮盖住,殊不知外面遮上了,里面依然还在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好。往时布袋和尚带着一个大口袋,装些零碎东西,一遇见人,便都倒在地上道,‘看看,看看。’这举动虽然难免有些发疯的嫌疑,然而在现在却是大可师法的办法。”“捂派”人物倒不妨学学布袋和尚,鼓起勇气,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让大家看看。丢丑是难免的,疼痛也是自然的,但得到的却是治病的良药。如果这些人的“底气”不足,人们也应帮助他们一把,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狠狠地揭他们一下。目的倒不是为了看笑话,而是为了治病。
俗话说得好,“手大捂不过天”,望“捂派”人物三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