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重工业的第一批定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18
第1版()
专栏:

  重工业的第一批定货
刘鼎
编者按: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全国钢铁电机定货会议,于本年二月五日在京开幕,会议历时十九日,于二十七日闭幕。会后相继签定合同,现已结束。会议第一阶段系交换供需情况,第二阶段由铁道、燃料、农业等部开始商谈,签定全年订货合同。继与其他各部门分头洽商订货事项,依据轻重缓急与生产能力之合理使用,布置全年生产,定出具体的交货时间。会议开得很好。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为本报写的这篇文章,目的就在于介绍此次会议的主要问题和收获。
一九五○年重工业产品的第一批定货已经签定,总值人民币一七、○○○亿元,约合伏地小米七二○、○○○公吨。
这一批定货的价值,等于一九四六年进口机器和工具价值的三倍半,等于同年出口茶叶价值的十倍,或等于三百二十万农民一年的生活费用。这仅是全国钢铁、电机和化工品的一部分。一九五○年重工业产品的第二批定货和第三批定货正在进行中,如果得到全国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它们可能不比第一批定货的价值为小。
这样大规模的集中的定货,在我国是空前的。我国人民在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之后,正在着手改组我们的国民经济,旧日混乱无政府的生产秩序所造成的供销失调,生产与分配脱节等现象,仍然严重。例如,一边是机器堆满仓库,一边却不顾一切地制造机器;一边是机器厂失业,一边却要求大量机器入口。一般制造厂不知道做什么,或者是随便找样子做,做出成品不知给谁,或者放到市场上等买主,或者入库存储。这种现象说明了要改造旧的经济体系是存在着极大的困难。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现有工业的生产和销路,按照人民的最大利益组织起来,而且用定货制把它固定起来,用合同保证起来,努力克服生产的盲目性,逐渐加强其计划性。使我们的生产适合社会一定的需要,使各业各行的供销互相配合起来。
重工业部定货会议已经签定的第一批工业定货,将使各工业部门,包括私营企业在内,获得现实的利益:
(1)打破了产销之间的脱节,挽救了许多工厂长期的萧条。
(2)互相定货,连续定货,转账,拨账,节省了大量通货。
(3)各工厂专业分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4)避免了工厂堆积成品,积压资金。
(5)避免了经纪人,广告等浪费。
(6)鼓励使用者多用国货,节省外汇,有利于自力更生。
(7)保证再生产成本,稳定物价,避免波动。
这样的收获将进一步反映到各经济部门,将会逐渐广泛地促进经济的计划性。
重工业部的定货会议反映了各方面的需要,调查了各工厂的生产能力,计算了成本,得到一点成绩。但是在两个月的过程中,也暴露和纠正了一些错误的思想。
第一、对自力更生的信念不够。如有人根本不主张定用国货。但根据重工业部这次陈列机器看来,我国自造机床或其他机器已颇有进步,不能以过去眼光来判定今日的情况,而且我们未来的努力是不可限量的。
第二、轻视定货制的好处,而把产销定货当成简单的商场买卖,从而发生不耐心的急躁情绪。忽视定货中的困难,要求速成。我们要求定货者对数量,质量,时间,付价等合同条件的确实性要有责任心。合同一旦签定,就受法律约束。因此,任何定货不是一谈便成的,很可能因为实际困难而拖延时日。如果把这种客观的拖延,当成对方主观的捣鬼或不愿意,因而认为谈判失败,那就完全错了。双方必须有准备地克服一切困难。
第三、自觉和不自觉的小商人思想。这是妨害定货的,我们应该时刻加以警惕。
第四、有人以为定货用不着国家来领导,让各行各业各部甚至各私人资本各自定货,这也是错误的。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各自之间的定货难于大量进行。他们自己定货,往往对国家经济的大政方针,无所照顾,甚或大相抵触。全面的订货必须经过中央机关的领导,才能达到较圆满的结果。
我们要向全国经济工作同志们呼吁,我们要鼓励生产者努力生产,力求价廉物美,尽力供应各种需要;同时鼓励需用者尽量采用国货,有意识地扶植自己的工业;中央供销机关的工作者,应该设法满足各部门的实际定货要求,实现国家公私兼顾的经济的方针。如此实行互助连续定货,首先靠自力更生,再加上利用外援,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有利的。
为此,我们希望,定货不但是为了今年,而且还要为明年甚至于后年而定货,一切生产要在头一年计划好,才能完备妥当。
我们希望,定货制不但在中央各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工业与农业之间,而且在公私企业之间,在国家整个经济计划领导之下,都实行起来,在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掀起全面定货制运动。
我们期待第一批定货,引导出第二批第三批,以至无数批的定货。在我们领导思想中确立定货制的重要地位,让我们把全部国民经济通过定货制而逐步组织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