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女“神刀手”——记全国科学大会代表、归国华侨、割胶工罗桂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3-28
第3版()
专栏:

女“神刀手”
——记全国科学大会代表、归国华侨、割胶工罗桂友
清晨,在云南省河口农场的橡胶林里,一场割胶技术表演正在进行。在因割不出胶、被称为“公树”的树丛中,一位女胶工,手持胶刀,在对胶树进行了仔细观察之后,轻快地割了起来,眨眼之间,乳白色的胶水随刀而出。接着,这位胶工又和另一名割胶工进行对手表演赛,他俩在同样棵数的橡胶树上割胶,最后一称,女胶工割的胶量高出了一倍。在场的人们啧啧称赞说:“真是神刀手!”
这位被称为“神刀手”的女胶工,就是马来西亚归侨、共产党员罗桂友。这次,她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
罗桂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华侨家庭,早年丧父,母亲带着她在一个外国资本家的橡胶园里做苦工,过着苦难的生活。新中国诞生后,罗桂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怀着对毛主席、共产党的感激之情,自愿要求来到边疆农场,决心为发展祖国的橡胶事业贡献力量。
罗桂友刚到边疆时,展现在她面前的是一片荒山野岭,她和战友们艰苦创业,硬是用滴滴汗水在荒地上浇出了层层橡胶林。
开始割胶了,罗桂友想,自己的割胶方法是沿用的国外技术,现在为祖国割胶,就应该大胆创新。她同农场的技术人员和老割胶工一起认真分析研究,集中国内外各种刀法的长处,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创造出一种产胶量高、伤树率低、耗皮少的“短弧形”刀法,使单株产量超过国外规定的指标,每株树每年能节约四至五厘米树皮,延长一至三年的割胶年限。这种“短弧形”刀法现在已在全国橡胶种植地普遍推广。
割胶中常有这种情况:在同一地带同一品种的橡胶林中,每株树的产胶量却高低不一。能不能使橡胶树高产更高产、低产变高产,充分挖掘橡胶树的潜力呢?罗桂友决心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橡胶树产胶的规律。她在农场党委的支持下,对全场十二个山头、六十五个林段,近三万株树,进行了一次土壤、风向、坡向和橡胶树生长情况的综合考察,行程千余里。这个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但为了给祖国多产胶,罗桂友迎难而上,她每天爬东坡、走西岭,全然不顾劳累。通过这次考察,她发现土地肥瘦不同、橡胶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不同,形成了橡胶树皮厚薄、软硬的不同,而树皮不同,乳管的排列就不一样。要提高每株橡胶树的产量,就必须“因树行刀”,她自己并带头实践。“因树行刀”的结果,单株产量比规定的指标提高了四倍。
胜利激励着罗桂友继续前进。不久,她又琢磨出一些新的行刀方法,把“管、养、割”结合起来,避免了橡胶树因割胶时行刀不得法,而造成死皮、溃烂甚至枯死的现象,保证了割胶生产能稳产高产。
一九七五年,罗桂友光荣地出席了四届人大。会上,敬爱的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提出了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罗桂友听了心情激动,她决心不断攀登割胶技术高峰,为实现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什么时辰割胶,既是产胶最旺盛的时间,又有利于胶树的生长,这是发展橡胶业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罗桂友从北京回来后,就向党组织表示要攻下这个难关。她不怕“四人帮”的“唯生产力论”等棍子、帽子,每天在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坚持试验,从不间断。有一天,清晨四点,她刚要上山割胶,忽然雷暴雨倾盆而下。为了不中断试验,她毫不迟疑地挑起胶桶,冒雨上山。就这样,她取得了上百个数据,通过分析、比较,终于摸索了一个较好的割胶时间。在这个时辰割胶,比在其它时间能提高产量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罗桂友割胶十七年,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连续十六年无伤树现象。粉碎“四人帮”以后,她劲头更足,去年她创造了全农场同一品系中产胶量的最高纪录。年底,她光荣地出席了云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新华社通讯员 魏祥杰
新华社记者 卢殿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