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6阅读
  • 0回复

李锁寿蹲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3-31
第1版()
专栏:

李锁寿蹲点
社会主义实干家李锁寿刚调到平定工作的时候,心里就想:南垴这个三百口人学大寨的经验,要在平定这个三十万人口的大县里推广,自己不出几身汗,蹲不出个好样板,是没有说服力的。人常说:“要喝暖酒,亲自下手。”他决心把主要精力放到农村去,蹲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建立学大寨的根据地。
一九七五年秋,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讨论选点定点时,有人建议他到巨城去,那里耕地多,潜力大,容易出成果。有人建议他到石门口公社西郊去,那是个先进队,不用费多大劲就能搞上去。李锁寿摇摇头,他主张到阶级斗争复杂的城关公社东关大队去蹲点。大家听了一怔,这个队有八百七十多户,三千八百六十多口人,二千一百多亩耕地,人多地少,又是“老落后”,恐怕费力不讨好。李锁寿却笑笑说:“难点转变了才更有说服力。”
消息一传开,东关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和,连忙把一眼好窑粉刷一新,又搬来了新床、新被、新立柜。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人影,他串门走户到处找,终于在村南平田工地上找到了,原来李锁寿正和社员膀子挨膀子干得满头大汗。郭和上前紧握着李锁寿的手,又感动,又惭愧……。
从这以后,李锁寿和东关的干部、社员面对面讲大寨精神,肩并肩学大寨经验。群众的知心话,随时传到他的耳朵里。一九七五年冬季的一天,他和社员一起劳动,听一位老贫农和一个小青年说,东关大队有些歪风邪气,少数干部不但不管,有的还帮着干坏事。李锁寿经过详细调查,发现有一个当木工组组长的人,家有四口人,一个劳力,可是欠集体款一千七百元长期不还,还把自家的房屋高价卖给别人,又侵占了半亩集体耕地,花三千多元盖了一所漂亮的房院。这样的人竟无人敢惹,因为他拉住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县级机关里也有人替他撑腰。李锁寿下决心来捅这个“马蜂窝”。有人劝他不要犯“矛头向下”、“整群众”的错误。他说:“歪风邪气不批,学大寨这本经就念不灵!”他发动群众对那个人进行了揭发和批判,同时对有关干部进行了教育,使广大贫下中农心情舒畅,一心一意学大寨。
李锁寿在劳动中,积极推广昔阳县行之有效的耕作技术。他发现队上的秸杆肥沤的不烂,就亲手传授大寨高温沤肥法;下种时,他亲手扶犁、捏子,向群众传授大寨的新种植法;麦收后,他身披塑料布,亲自领着社员趁雨移栽谷苗,推广大寨一茬变两茬的新耕作制度。过去,大寨深刨玉米地的办法一直在平定县推广不开,李锁寿亲自带领县、社干部和社员到玉米地里刨土,边干边解释这样做的好处。人们见他步步走成“丁”字形,土刨的深,草除的净,苗护的好,一些从来不在人前赤脚的妇女,也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跟着学,这项经验很快就在全县推广开了。
有一次,李锁寿来到第三生产队。他跑遍了全队的三个作业组,在劳动工地上都没有找到队长。他想,干部作风浮,到不了生产第一线,怎么领导群众学大寨?他决定自己当一个月的社员,用实际行动带一带干部。
正是炎热的伏天,李锁寿带着铺盖来到三队,住在一户社员家里。当天,他向队长窦东有讲了两条:一是你要派我干活;二是我有事向你请假。东有一听小队长要管县委书记,不好意思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锁寿和东有一起下了地。收工的时候,他俩又走在最后头。一连几天,他俩又劳动,又工作,社员们喜笑颜开。
“累不累?”锁寿关切地问东有。
“不怎么累。我就是担心时间长了,劳动和工作打起架来,坚持不下去!”
当天晚上,锁寿和队干部坐在一起召开“碰头会”,研究了当天的工作,安排了明天的农活。他说:“大寨干部就是白天劳动,晚上办公,办公就是用这种碰头会的办法解决问题的。”从这以后,三队干部天天晚上开碰头会成了习惯,做到了劳动和工作两不误。
李锁寿走到那里,干到那里,一年劳动了一百三十八天。农忙时节,他一连几个月赤脚下地,脚肿得穿不上袜子,腿肿得指头按下去一个坑。东关大队的支部书记郭和说:“当大寨式干部真不容易,县委书记这样干,俺再累也得天天下地。”他从不习惯到习惯,一年劳动了二百八十多天。社员们赞扬说:老李蹲点不带钱,不带物,带来了大寨干部的好作风。李锁寿对自己蹲的点要求很严。他明确告诉大家:“要求全县做的事,东关首先要做到;要求全县不能做的事,东关首先不能做。”前年夏天追肥的时候,东关想借用生产资料公司存的一批氨水,请锁寿批准。锁寿坚决不同意,说:“那是全县的肥料指标,东关不能特殊!”这样做,有的同志一时想不通,说什么“县委书记蹲的点,还不给吃点偏饭”。锁寿回答说:“你们干部能象大寨干部那样劳动,这就是吃了偏饭。”
事实证明,这样蹲出来的点真正过得硬,对群众的说服力最强。每人只有六分地的东关大队,在李锁寿蹲点的第一年,粮食亩产就从六百○三斤猛增到一千○一十一斤;蹲点第二年,亩产又上升到一千二百五十斤。这个大队过去每年吃国家返销粮六十万斤,现在集体有了三十万斤储备粮,社员的口粮增加到五百多斤。全队的总收入、公共积累和社员劳动工分值都比往年大大提高。东关的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平定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你蹲点,我蹲点,大家看着书记蹲的点”。由于李锁寿在蹲点中做出了好样子,影响平定县、社两级干部的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大家都下乡扎扎实实蹲点。过去那种“下乡跑公路,指挥靠电话,谈话找干部”的现象,“点上的客人,面上的游人,家里的忙人”的现象,“春定点,夏跑点,秋没点,只见点搬家,不见点开花”的现象,统统不见了。许多干部和群众说:平定生产发展的速度为什么那样快?李锁寿的蹲点是一个重要原因。
本报记者 段存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