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服务到家的售货员王来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04
第2版()
专栏:

服务到家的售货员王来珍
北京市右安门外西庄一带的居民,提起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右安门外副食商店西庄门市部女售货员王来珍,无不赞扬她服务到“家”的革命精神。
西庄门市部是一个营业面积只有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店,王来珍是这个小店的负责人。王来珍经营的店虽小,但她的心胸却十分广阔。她心里装着群众,凡是对群众有利的事,她都不分份内份外,不怕劳累麻烦,尽力去作。住在西庄北里的李大妈,年近七旬,孤身一人,不幸又患半身不遂,行动不便。王来珍听说街道干部正急着想办法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便代表商店承担照料李大妈的任务。王来珍经常利用推车流动售货和下班休息时间,给老人家送去油盐酱醋和从其他商店买来的菜、煤、米、面,老人的衣服、被褥、床单、枕巾,她也给洗得干干净净。她看到李大妈的房屋墙壁又脏又黑,就和店里同志一起,利用星期天把房屋粉刷了一遍。老人看到屋里焕然一新,感慨万端地说:“要在旧社会,象我这孤老婆子有谁管?真是社会主义好,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后来,李大妈病情加重,连下床都困难了,街道党组织决定把她送进敬老院。临走前,李大妈想起商店售货员一年多来对她亲人般的照顾,激动得老泪满面,托人请来王来珍话别。王来珍又服侍她洗了澡,梳好头,把里外衣服洗换一遍。前来送行的街道邻居深深被这种真挚的阶级感情感动了。
象李大妈这样年老多病的困难户、五保户,西庄共有九户。从一九七○年以来,王来珍和西庄门市部的售货员们,热心地担负起安排老人们生活的责任。双目失明的穆大妈爱吃韭菜、虾米皮,哮喘严重的孙大娘该请医生看病了,白大爷老两口煤快烧完了……他们都一清二楚,及时给办理好。童养媳出身的王来珍常说: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就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老年人欢度晚年,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西庄门市部本来是个副食店,但附近的居民都爱称它是“杂货铺”。这里除了副食、食品外,还出售四百多种小百货、小文具、小成药等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这些都是王来珍考虑到这里距离百货商店较远,为了方便群众而陆续增添起来的。她看到居民到邮局寄信得走一、二里路,便动手钉了一个小信箱,每天利用吃午饭的间歇时间,把群众放在箱里的信集中送到邮局;严冬季节,她想到很多住平房的居民室内通风条件差,附近又买不到风斗,就发动商店职工加工风斗出售。一年“三夏”大忙季节,她推着车到临近的花园生产队流动售货,有的社员打趣地说,天热口渴,能送些既解渴又解饿的东西就好了。王来珍回到店里与职工商量出了好办法,几天后货车上新添了一大盆带调料的冰凉的凉粉。几年来每到“三夏”大忙的日子里,他们都坚持把这个新品种送到地头、场院。
王来珍对人民群众体贴入微、有求必应,而对自己则严格要求、公私分明。一天上午,她的孩子来到门市部,说家里来了客人,叫她买斤鸡蛋下班带回家。可是她没有带副食供应证,就打发孩子回家拿本子到别处去买。别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就说,家里等着急用,你就先买了,过后填上不也行嘛。王来珍严肃地说:我们售货员虽然掌握着党和人民交给的分配商品的部分权力,但对自己、对顾客必须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对亲友或熟人,她同样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在她的模范行动带动下,这个商店的九位新老职工,现在也都能这样作。他们堵死“后门”,敞开小店的大门,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的供应,保持和发扬了社会主义商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新华社记者 邱永生 容安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