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想起了延安窑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09
第6版()
专栏:

想起了延安窑洞
余盛
唐人刘禹锡写过一篇《陋室铭》,谈他住陋室的乐趣,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点:一“可以调素琴”,以保持自己的情操;二“往来无白丁”,可以同平民隔绝。其实刘禹锡的陋室同“上无片瓦”的贫苦农民比起来,是根本不能算“陋”的。至于他所谓住陋室的乐趣,也有着封建士大夫遁世与脱离群众的一面。
空军航空兵某师领导干部也是“甘居陋室”,但他们的乐趣与当年的刘禹锡根本不同。他们同王国福的“长工屋”比,同革命战争年代比,感到现在的居住条件好多了。他们又和下边的干部比,感到自己住得虽然挤,下面的干部住得更挤。因此,全师几次调整住房,他们一律不搬,乐于把好房子让给下边干部住。这体现的是一种艰苦奋斗、关心群众的高尚风格。
我们这个社会里,“甘居陋室”的人,比比皆是。大庆人以盖干打垒为荣,以住干打垒为乐。看到干打垒,就使人想起延安的窑洞。当年,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对到中央党校学习的一些领导干部说: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够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蒋介石现在比我们住的阔气,有高楼,有洋房,有电灯。阔气有什么用呢?全国人民都不听他的。我们不要看不起自己,不要看不起窑洞。现在,全国人民都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也就是寄托在延安的土窑洞里。住房的土与洋、低与高、旧与新,标志不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与威望,而住房者的思想、情操,倒是决定了这所房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延安的窑洞所以是革命的,首先是因为窑洞里住的是革命者。就连没有住过延安窑洞的革命后继者,想一想先辈在窑洞里度过的峥嵘岁月,心里也会热乎乎的。
衣食住行,今昔对比,今天当然优越多了,但“延安作风”不能丢。大庆人能够做到不忘延安的窑洞,空军航空兵某师领导干部能够经常想到革命战争年代的居住条件。他们保持和发扬的,正是毛主席倡导的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还是要靠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