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忆老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13
第4版()
专栏:

忆老舍
于是之
影片《龙须沟》终于重新放映,使我们又一次亲切地想起了老舍先生。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九五○年,就是他为我们朗读话剧剧本《龙须沟》的时候——那时他响应党的召唤,刚从美国回来不久。他发现他所熟悉的祖国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新人、新事、新国家,处处激发起他的创作热情。当听到人民政府要修龙须沟的决定之后,他就立即跑到当地调查访问,然后一气呵成写出了这个剧本。记得朗读那天,第一幕刚刚念罢,大家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依次读下去,精湛的语言,人物的感人的命运,越来越深地打动了我们。剧本听过,大家就按捺不住地、着了迷似地投入了创造:先是演出了话剧,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周总理看了以后,又推荐给毛主席看;后来就拍成了现在重新放映的这部电影。
从此以后,老舍先生就不断地把他的新作交给我们排练。我们同老舍先生的关系也就日益密切起来。我们大家都是十分钦佩他的。
我们钦佩他对党、对毛主席、周总理的衷心的敬仰。记得有一天,他开过批判梁漱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之后,当晚就步行来到剧院,坐在排演厅的道具沙发上,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述说毛主席的英明,述说他对周总理的尊敬。毛主席、周总理对梁漱溟反动思想的批判,他非常信服,敬佩共产党的作风:说话有理有据,是驳不倒的,听了很受教育。同时,他又为毛主席还提议梁漱溟当政协委员这种宽广的胸怀所感动。那天,他同我们几个比他小了差不多三十岁的年轻人一直谈得很晚,始终十分兴奋。此后,他每次参加最高国务会议回来,总是说到毛主席议论风生的讲话和他受到的教诲。
周总理对老舍先生是十分关怀的。我们演出老舍的剧本,总理总要来看,并发表意见。为了帮助老舍认识和写好新的生活和斗争,总理几次到老舍家里同他长谈。总理提给老舍的有关写作的建议和对他的作品的意见,老舍总是铭记于心,努力照做,不肯稍怠。这种时候见了我们就要说:“总理又交给咱们任务咯!”那心情是既高兴又严肃的。
那些年,老舍曾亲眼看见毛主席、周总理在生活上自奉俭约,艰苦朴素的情景,他非常感动,自己也学着做:几次叫他去避暑或休养,总是不去,觉得自己有个小院就很好了;派他出国,从不制装,就穿自己已有的衣服;见到毛主席那里,为了节电,过道不开灯,回来就嘱咐家里,要随手关灯,人走灯灭;三年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听到邓大姐亲自布置家里要吃素菜,他回家也照办。
另外,老舍先生写作上的勤奋,也历来为大家所钦佩。那些年剧院的导演、演员们,常常去看望他——说是看望,交谈起来,总短不了催老舍先生写剧本的内容。老舍先生也非常乐意接待大家。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来了:“我有个想法了,找几个同志来谈谈呀”,“写出两幕来了,听听行不行啊”,“写完了,给你们念念去吧。”就这样,在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光是话剧,他给首都的三个剧院前后就写了十一个剧本。何况他还遵敬爱的周总理之命改编了《十五贯》,并写了别的戏曲剧本和许多文章呢。可以想象,这样的工作量,加在一位老年人身上,不刻苦是无论如何完不成的。
老舍先生所以能够这样刻苦写作,完全出于他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祖国前进的步伐,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他都要写;党领导的政治运动,党发出号召,他都要配合。“三反”“五反”,他配合,写了《春华秋实》;肃反运动也配合,写了《西望长安》。大跃进起来了,许多家庭妇女解放了思想,当店员,上街售货,也进入了他的视线,就写出了《女店员》,歌颂大跃进,歌颂这批生龙活虎的妇女们。普选、勤俭持家、计划生育,他都要写。不单是写剧本,鼓词、相声、数来宝,只要有利于宣传,他都写。而且,在积极配合党的政治任务的同时,老舍先生总是十分讲究艺术上的琢磨。总是用独特的人物性格和他特有的语言风格完成他的主题,写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来。老舍先生在写作上的勤奋刻苦和他的功力,是我们要永远学习的。
本来,这样的作家和他的许多作品,是应当长留于革命人民的心中的。不是吗,前几天我们又去了一趟龙须沟,那里的老住户们最近重看电影仍然感触万端,甚至有的同志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老舍当年拄着手杖从沟东走到沟西,串门过户进行访问的情景。但是,这些年来,在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老舍和他的作品备受摧残。这出曾经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肯定的戏《龙须沟》,竟也被诬蔑为“鼓吹资本主义复辟的铁证”,实在是够荒唐、够反动的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鼓噪一时的《反击》、《盛大的节日》之类,瞬息成为粪土;而四分之一世纪以前拍成的一部《龙须沟》,却终于留下来,至今在为人民服务,还在教育和感动着许许多多人。这不就很说明问题了吗?感谢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下子清除了笼罩在祖国上空的层层乌云。否则,在报刊上,在舞台和银幕上,是没有可能重新提起这位人民的艺术家,这位可钦佩的老人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