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红管家”与他的“针线笸箩”——记胜利油田先进生产者、材料员吴国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14
第2版()
专栏:

“红管家”与他的“针线笸箩”
——记胜利油田先进生产者、材料员吴国刚
胜利油田有个材料员叫吴国刚,是油田的先进生产者。工人们都称他“红管家”。他管理的“针线笸箩”——采油队库房,也被称为学大庆的先进库房。
吴国刚是个年过半百、转战了半个中国的“老石油”,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为党工作。一九七二年,他担任了孤岛指挥部采油二大队采油七队的材料管理员。基层的材料库,就象老太太的针线笸箩,存放的材料品种多,而且零碎,稍一马虎,就可能出现差错,或者造成浪费。吴师傅以高度的革命责任心做好材料工作,自觉从严从细,把个小小库房管得井井有条。
圆钉,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小材料。本来这类材料是论斤论两计算的,可是吴师傅却按“个”计算,连一个小钉也不浪费。一次,有个同志领圆钉钉纱窗,吴师傅只给他数了二十个。这个同志笑笑,没接,意思嫌太少。吴国刚当面给他算了一笔帐:“钉一个纱窗,左右用十个,上下用八个,才用十八个,还有两个备用的。你领多了有啥用?”这个同志被吴师傅精打细算的精神感动了,高高兴兴地拿着圆钉走了。电工用的保险丝,过去都是成卷发给电工,一不小心丢失了,就浪费很多。一九七四年,这个材料库领回一卷25安培和一卷30安培的保险丝。吴国刚没有成卷发给电工,而是把它保存在库房里,电工什么时间用什么时间领,用多少领多少。这两卷保险丝至今已用了四年,仍有剩余。
吴师傅不仅发料时严格把关,还经常深入现场,了解用料情况,保证物尽其用。有个计量站,将价值七十余元的高压闸门接在循环管线上当普通闸门用,被吴国刚发现了。他立即建议,用价值四元左右的普通闸门把这个高压闸门换了下来,并将换下来的高压闸门涂油备用。有一次,吴师傅在一个计量站发现,有的棉纱只用一次就扔掉了。他觉得这不是一个站的问题,而是在“四人帮”的流毒影响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于是,他建议党支部结合揭批“四人帮”,号召全队职工节约闹革命。在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他每隔几天就到各岗位去收集一次废棉纱,收回后用细土搓、碱水洗,收拾干净,晒干备用。最近半年,用到生产上去的再生棉纱就达一百五十多斤。有的人把吴师傅管材料的这股认真劲儿,说成“小气”。吴师傅却说:“节约是我们的责任,浪费是对人民的犯罪。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一厘钱也得讲认真。”
为迅速、准确地做好材料供应工作,吴国刚还经常到井、站去问、去看,以便对用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有个计量站准备喷刷设备,急需调漆用的橡胶水,吴师傅知道后就到处去找,找到后又亲自送到站上。工人们说:“吴师傅真成‘及时雨’了”。
吴国刚对自己“针线笸箩”里的各种材料精心爱护、精心保管。夏天,孤岛地区风大沙多,无孔不入。有些配件,往往因落上沙土而生锈、腐蚀。为保证材料不受风沙影响,吴师傅把库房的门窗缝隙全部用胶皮钉了起来。库房里的各种材料、设备,他经常一件一件地擦洗、保养。他还按大庆“五五”规格化的要求,对库内材料精心摆放。小小料架上,横看成线,竖看成行,管理得井井有条。
吴师傅不仅对库内的材料爱护备至,对已发出的材料、工具也时刻挂在心上。每天下班时,他总要到周围去转一趟,把丢在外面的工具收回来,把损坏了的收起来,找不到的也要问个水落石出。一九七二年他接手库房工作时领的十五把铁镐,用到现在,有十把仍旧完好地存放在库房里。
(本栏均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