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雪山上的好门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15
第2版()
专栏:

雪山上的好门巴
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查果拉“高原红色边防队”,驻守在海拔五千三百多米的雪山上。这里山高缺氧,气候恶劣,快走几步就会头疼心慌,气喘不止。然而,这个边防队的军医薛生魁,怀着对藏族人民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常年累月地爬雪山、趟冰河,为翻身农牧民送医送药。十年来,他下乡巡回医疗六百九十多次,在喜马拉雅山的冰峰雪岭之中,步行二万七千六百多里,治病十二万五千二百多人次,治好了一百多个重危病人。他还利用下乡巡诊的机会,向翻身农奴大力宣传防病治病的常识,热心为社队培训赤脚医生,帮助他们学习诊断、用药、预防疾病等业务知识。当地藏族群众赞扬他是“雪山上的好门巴,翻身农奴的贴心人”。
薛生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挂心上,为群众的健康不辞辛苦。去年秋末冬初,查果拉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两三米厚的积雪覆盖了山岭,填平了沟壑,气温急骤下降,许多牧民患了感冒和雪盲,有的被冻伤。薛生魁闻讯,心急火燎,背着医药箱,顶风雪去出诊。深夜两点,他来到一座雪山上,风雪弥漫,遍地皆白,他迷路了,只好裹着皮大衣躺在雪窝里等待天亮。第二天早晨,薛生魁从雪窝里钻出来,寻找村庄,直到上午十点多钟赶到,对患病群众一一进行治疗。他听说,有两户牧民在达古牧场放牧,被风雪所困,就不顾公社负责同志的劝阻,决心把医药送到牧民的帐篷里。他在漫天大雪里,翻过一座海拔五千米的雪山,趟过四道冰河,跋涉一天一夜,终于在一座冰峰下找到了这两户牧民。这时,薛生魁的双脚冻肿了,牧民把他的脚抱在怀里温暖着,又用最好的细羊毛给他包脚。薛生魁拖着冻伤的脚,逐个给牧民检查身体,对有病的人进行了精心治疗。
薛生魁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积极为藏族同胞防病治病。有一天,他在吉汝公社巡诊,看见贫苦牧民出身的老阿爸格桑,一拐一晃,行走艰难,就急忙上前把格桑扶进帐篷,询问病情。老阿爸对他说:“在吃人的旧社会,我给牧主放牧冻坏了腿,得了严重的关节炎。是救星毛主席给了我今天,我多么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多出把力,可是腿不争气。”薛生魁决定把他请到查果拉边防队住下治疗。回队后,薛生魁和卫生员一起糊墙壁,搭床铺,安灶具,收拾了一间临时病房。经公社批准,格桑高高兴兴地来到查果拉边防队“住院”治病。为了治好格桑的腿,薛生魁白天爬悬崖,登峭壁,采集中草药;晚上给格桑老人洗腿敷药,烧茶送水。经过精心治疗,格桑的关节炎治好了。
薛生魁在牧区巡回医疗中,建立了一本巡诊登记簿,哪家有病人需要医治,哪个病人需要换药,甚至哪个孕妇可能难产,都有详细记载。一天深夜十二点钟,薛生魁从巡诊登记簿上看到吉汝公社一个胎位不正的孕妇产期迫近了,立即叫起已经睡下的卫生员,赶去接生。拂晓赶到孕妇家里,果然孕妇难产,已处于昏迷状态。经过全力抢救,婴儿诞生了,产妇脱险了。可是初生的婴儿一动不动。诊断结果,是羊水堵住了婴儿的喉咙。他立即口对口地把婴儿喉咙里的羊水吸出来。婴儿得救了,产妇全家十分感动,决定给孩子起名“查救”,意思是查果拉边防队的医生救活的孩子。贫牧老阿妈卓玛的孙子多吉次仁患了急性肺炎,急需输液,可是设备不全,薛生魁就用手托着输液瓶给病人输液,从头天晚上直到第二天凌晨。后来,孩子的喉咙又被浓痰堵塞,生命垂危,薛生魁冒着自己可能传染上肺炎的危险,口对口地吸出了堵在孩子喉咙里的浓痰,使多吉次仁转危为安。卓玛老阿妈流着激动的热泪说:“薛门巴,你真是和我们翻身农奴心连心啊!”为了感谢解放军医生的深情厚意,卓玛挑选了二十五张漂亮的羔皮,骑着牦牛翻山越岭,来到查果拉“高原红色边防队”,赠送给薛生魁。薛生魁婉言谢绝,对卓玛老阿妈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本报记者 许国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