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稻花飘香颂友情——记中国水稻技术人员在索马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15
第5版()
专栏:索马里通讯

稻花飘香颂友情
——记中国水稻技术人员在索马里
朱世达
每当八月,在索马里的中谢贝利州,美丽的凤凰树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争妍斗丽,宛如一群群非洲火鸟,雀跃于绿色丛中,千姿百态。近些年来,这里又增添了新的景色:金色的沉甸甸的早稻稻穗和葱绿挺拔的晚稻稻秧交相辉映,美似锦缎。为了尽快实现西亚德总统提出的在一九八○年争取粮食自给的目标,索马里人民和中国技术人员在谢贝利河畔结下了深情厚谊。他们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浇灌着一片片土地,试种和推广水稻,使稻花香飘沃野。
初试成功
中国水稻技术人员自一九六六年开始在索马里考察,随后以中谢贝利州的乔哈尔试验站为中心,逐渐推广种植水稻,至今,十二个年头已经过去了。这里不断传颂着许多索中友谊佳话。
乔哈尔水稻试验站位于谢贝利河平原。这里原来是一片野兽出没的荒林。中国水稻技术人员十多年前在林边河岸搭起帐篷,用锄头开垦了一亩多地,试种从中国带来的十几种水稻品种。当时没有抽水机,他们就用铁桶从河里打水浇灌。第一年收获了八百多斤稻谷。水稻试种成功了!附近的农民闻讯赶来,欣喜若狂,看看金灿灿的稻穗,闻闻香喷喷的谷粒,消息不胫而走:西方学者所谓“索马里不能种植水稻”的“结论”被推翻了。
然而,在一个终年气候炎热、雨水稀少、过去从未种过水稻的地方推广水稻种植,道路是不平坦的。中国技术人员和索马里人民一起,为使水稻在索马里生根作了许多艰苦的工作。在试种水稻的最初日子里,经常发生秧苗萎黄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呢?中国技术人员在索马里人民帮助下,着手对谢贝利河水作通年观察。结果发现:每年十二月到第二年四月枯水期,河水含盐分高达千分之四。四月底以后,上游下雨,河水上涨,含盐量逐渐下降。根据这一规律,中国技术人员决定调整种植季节,每年四至五月和七至八月为水稻播种日期。越过了河水含盐量过高的阶段,解决了秧苗萎黄的问题,摸索到了一条在索马里种植水稻的路子。
结合实际
从一九六九年开始,试种水稻的工作已从乔哈尔试验站逐渐推广到附近的农村。随着推广试种面积逐渐扩大,水稻田离开中国技术人员的住地越来越远了。他们往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田间。开始时,附近的村民迷惑不解:这些专家怎么和其他外国专家不一样?这里曾经来过一个苏联专家,住在乔哈尔镇上的别墅里,出出进进都由小汽车接送。搞了一年,毫无结果。可是中国技术人员却常常骑自行车或以步代车,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在烈日之下,都和索马里农民一起干活。索马里人民慢慢地明白了,这些技术人员原来是毛主席教导下的中国人。他们把中国技术人员亲切地称为“赤脚的外国专家”。
当地农村以前从来没有施用有机肥料的习惯。事实上,单施化肥不仅会破坏土壤,而且成本也太高,贫苦农民无力负担。为了使水稻真正在索马里土地上扎根,中国技术人员在索马里农民中大力宣传施用有机肥料的好处,同时开展了对当地来源丰富的牛羊粪、作物残渣、饼肥、青草肥等的施用和推广工作。为了帮助一位名叫柯威的农民在一公顷的稻田里作压青和不压青的对比试验,他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头顶烈日,和柯威一起割草作底肥。结果,压青的那块稻田多收一千二百多斤。中国水稻技术组在柯威的田边举办了一期别开生面的半天学习班,由柯威现身说法,使群众对有机肥料的作用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改变了过去只施化肥的习惯。
土法晒场是另一曲中索合作的赞歌。随着水稻面积的扩大和种稻单位的增多,晒场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当地农民过去习惯把麻袋缝制起来铺在地上晒粮。中国技术人员介绍中国四川东部地区用牛粪和泥浆制做晒场的经验,既省水泥,材料又就地可取。仅在杰那里区,一下子就有十个合作社做了这种晒场。当地农民说:“我们的困难,你们中国朋友都给想到了,你们和我们心连心。”
汗水同流
一九七三年后,水稻种植逐渐扩展到谢贝利河中下游的四个农场,二十多个农业合作社和四百户农民,种植面积达三千一百公顷。中国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一起下田,互教互学,共同犁地、育秧、插秧、管水和收割。无论在赤道的烈日下,或是在滂沱大雨之中,无论是施撒牛羊粪,还是开沟浇田,人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技术人员和索马里农民的汗水流在一起。
谢贝利河流域流行一种地方病,中国朋友赤脚下水田,不少人感染了这种病,有的多次感染。但在索马里朋友的照料下,他们的病痊愈了。大家又一起战斗。
平日无论在谢贝利河边的稻田里,还是在杰那里的椰林深处,中国技术人员和索马里朋友路上相见,总是互相用中文和索文亲切地问候:“你好”、“那巴达面”。
一位名叫侯赛因的农民每年总是要拿自己种的嫩玉米和大芒果送给中国朋友。他说:“这是我自己种的,你们一定要收下我的这点心意。”侯赛因原是水稻试验站的看水员,和中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说:“我们不把你们当外国人看。你们是我们的瓦拉洛(兄弟),我们丰收了,不能把你们忘记”。
共享喜悦
在这十二年中,水稻沿着谢贝利河流域的沃野年复一年地扬花抽穗,面积由最初试种的一亩发展到目前的一万六千五百亩,学会种植水稻的索马里人已达一千多人。
每年八月,早稻收获的时节,正是索马里中谢贝利州人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农民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高举着西亚德总统和毛主席的画像,手持矛和盾,吹着海螺,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地来到中国水稻技术人员的住地。他们情不自禁地在绿荫如盖的凤凰树下,跳起具有非洲特色的民族舞蹈,唱着自编的歌:
“稻穗金灿灿,
大米香又香,
中国兄弟帮咱来种稻,
索中友谊万年长!”
这歌声在辽阔的谢贝利河平原的上空荡漾,飘过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田,赞颂着日益发展的索中两国人民的友谊。
(新华社)
(附图片)
中国水稻技术人员和索马里农民在乔哈尔水稻试验站的稻田里,一起研究改进田间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