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基林斯基——华沙四月起义领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17
第5版()
专栏:

基林斯基——华沙四月起义领袖
汪大钧
四月十七日,是华沙历史上一个光荣的日子。一百八十四年前,华沙人民揭杆而起,举行了震撼欧洲的四月起义,揭开了反抗沙俄等外国入侵者的战斗序幕,开创了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新纪元。
华沙人民用战斗的行动向世界宣告:“波兰是扼杀不了的”(《马恩选集》,第二卷五八六页)。这次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就是波兰著名的民族英雄、鞋匠扬·基林斯基。
基林斯基生活在波兰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一七六○年十二月,他诞生在波兰中部特赛梅什诺镇的一个泥瓦匠家庭。他童年即失去父母,沦为孤儿。二十岁时,他成为一个熟练的鞋匠来到华沙,在古城开起一家鞋铺。仅
一、二年,他就在同业工人中享有盛誉,成为首都制鞋工会的领导人之一。
基林斯基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不倦的毅力献给未来的起义事业”。为了鼓舞人们勇敢地拿起武器进行战斗和更广泛地组织起义力量,基林斯基不顾沙俄特务和警察的搜查、跟踪和拘捕,不断地走访波兰兵营和平民。他特别注意争取波兰军官的工作。在他的反复动员和耐心说服下,有数十名军官参加了起义。
一七九四年四月十七日凌晨四时,隆隆的炮声打破了古城的寂静,宣告华沙起义开始。顷刻,大批手工业者和贫民以及部分波兰警察和军队迅急地汇集到宽阔多瑙河街。他们在基林斯基的直接指挥下,经过短促而激烈的战斗,首先攻占了沙俄军队的弹药库,用缴获的武器进一步壮大自己。接着起义者在古城内外与沙俄军队展开巷战,并向敌人总指挥部所在地——克拉辛斯基宫发起攻击。战斗到十八日傍晚,沙俄占领军带着严重的创伤,仓惶逃出华沙,首都宣告解放,波兰获得新生,红白两色的波兰国旗再次在维斯瓦河两岸高高升起,迎风飘扬。
起义胜利后,基林斯基参加了华沙市临时代理议会。他认为“起义的目的在于争取祖国的完全主权”,所以他竭力支持波兰四年议会所制定的各种社会政治改革,主张贯彻实施被沙俄用刺刀扼杀了的“五·三宪法”。基林斯基这些主张受到首都人民的衷心拥护。人民爱戴他,尊敬他,亲切地称他为“人民领袖”。
基林斯基不愧为“祖国忠诚的捍卫者”。在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中,他遭到外国占领者的传讯、逮捕、俘虏和囚禁多达十余次。其中沙俄占八次。他曾被囚禁在彼得堡监狱达二年之久,但他始终威武不屈,坚定不移。即使身陷囹圄,基林斯基也没有停止过战斗。他用犀利的笔代替战刀,通过写日记,表达自己对敌人的恨,对祖国的爱和对后代的期望。
正如波兰史书所说,基林斯基的狱中日记后来成了他的“政治遗嘱”,成了波兰人民的“爱国主义和为祖国而献身的教科书”。
一八一九年一月二十八日,基林斯基在贫病中结束了自己战斗的一生。他的逝世给华沙带来极大的悲恸。“几乎所有华沙市民都参加了基林斯基的葬礼”,数万名当年与基林斯基一起战斗的工人、士兵和军官为他执拂送殡。为了纪念基林斯基对祖国的贡献,人们把他安葬在华沙近郊的波旺斯基教堂墙下,并在墓碑上写道:“波兰民族英雄、华沙人民领袖、鞋匠大师扬·基林斯基”。
基林斯基逝世到现在已近一百六十年了。但人们对他的怀念并没有因岁月的消逝而淡薄,相反,随着世事风云的变幻而越来越强烈。每逢重大的民族节日,许多华沙市民来到古城,或是向克拉辛斯基广场的基林斯基铜像敬献花束,或是瞻仰宽阔多瑙河街一四五号(现今五号)的英雄故居,再则是参观基林斯基博物馆。华沙电视台前不久还安排了介绍基林斯基的专题节目,以表示对英雄的缅怀。
今天,基林斯基已成为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波兰学者弗朗齐切克·帕普罗茨基在《扬·基林斯基》一书中写道:基林斯基“将作为为争取正义事业而战斗的生动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附图片)
华沙古城的基林斯基铜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