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是做官还是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19
第2版()
专栏:思想评论

是做官还是革命?
嵇思 章云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候有个叫苏味道的人,居官多年,颇懂得为官之道。他曾对别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稜(摸稜同模棱)以持两端可矣。”当时,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叫“苏摸稜”。“模棱两可”这句成语,就是从他这儿来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尽管时间过去了一千多年,社会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历史上某些人物的影子,今天仍然可以看到。
一事当前,从来不表示一个明白、确定的意见,说话总是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这样也对,那样也不错,使人听了不得要领。
下面请示工作,不出一个主意,不做一个决定,实在推不过去,就哼哼哈哈地作一通模棱两可、不着边际的指示,弄得下边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碰到矛盾绕着走。明明知道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却左顾右盼,等待观望,推来拖去,长期不去解决。自己不管,也不让下面管,生怕惹了麻烦,捅了漏子。弄得问题成了堆,工作卡了壳,群众一肚子意见。……
请看,这不是颇有点“苏摸稜”的作风么?
“苏摸稜”是封建时代的官僚。他总结的那一套做官哲学,在他那个时代,是司空见惯,不足为怪的。我们共产党的一些干部身上为什么有这种作风,就很值得人们想一想了。
近几年,“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对于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领导干部乱打棍子、乱扣帽子,使得许多同志精神上受到严重摧残,至今心有余悸;“四人帮”把许多理论、思想和政策问题搞得混乱不堪,使得许多同志弄不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修正主义,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因而,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心里没有底,拿不定主意,不敢明确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一些同志来说,根本的原因,还要从自己思想上去找。
苏味道“处事不欲决断明白,模棱两可,无非是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我们一些同志对革命事业不负责任,怕这怕那,敷衍应付,归根到底,也还是一个是做官、还是革命的问题。做官与革命,本来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码事,可惜,在一些同志的思想上,两者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清楚了。做官的兴趣颇浓,革命的劲头越来越小。只要能安安稳稳做官,什么共产主义的理想,国家的前途,党的事业,老百姓的死活,统统可以丢到脑后。这就是一些同志同“苏摸稜”如此相似的根本原因。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许多领导干部不怕打击,不怕诬陷,不怕被打倒,个人的生死荣辱一概置之不顾,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坚持革命,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受到人们极大的尊敬。“四人帮”被粉碎以后,这些同志积极领导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大胆地抓工作、抓生产,不怕吹冷风,不怕犯错误,只要是符合革命利益、符合群众要求,就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这些同志确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率领群众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带头人,理所当然地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相比之下,那些遇事模棱两可,只想保住乌纱帽的同志,缺少的不正是这种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吗?
“不能再犯错误了。”做工作总要力求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错了马上改。一点错误不犯是不可能的,除非不做工作。而不做工作、不负责任,恰恰是最大的错误。努力工作而犯有错误,群众是谅解的;只做官,不工作,这种干部迟早会被群众赶下台。
“要保持个好的晚节。”什么叫保持晚节?对一个革命干部来说,保持晚节就是坚持革命,就是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种革命热情,那种拚命精神,就是尽自己力所能及,多做一些工作。只想安安稳稳、清清静静地度个晚年,不愿再惹什么麻烦,再伤什么脑筋,再捅什么漏子,这决不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
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我们进行新的长征,广大群众磨拳擦掌,大鼓干劲。我们应当振奋革命精神,丢掉做官哲学,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希望和信任,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