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功到自然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19
第2版()
专栏:

功到自然成
梁长峨
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互相联系着的。基础的东西没学好,要深造就难了。打基础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起点。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名人,无一不是在打基础上下了一番功夫,然后才有所建树的。我国南北朝时代的大科学家祖冲之,正是由于从青少年时代就下苦功钻研自然科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够在天文、历法、数学、机械制造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渊博的基础知识,不仅使他比欧洲人早一千年把圆周率求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而且在距今一千五百年前,就对太阳、月球等天体的运行作了比较精确的计算。这有力地说明打好基础对一个人后来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打基础,需要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嚼细吃透。乍看起来这是慢了,影响了学习的进度,但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却是快了。如果我们只是囫囵吞枣地把基础知识涉猎一番便往前赶,就会欲速则不达,图近而实远。游离于表面,热衷于浮滑,醉心于花草,是打基础练真功的大意。既然是打基础,就须打得牢实坚固,然后一层一层往上垒。以前有个“三重楼喻”的故事,说一个富翁大兴土木,要盖一幢三层楼的新房。他看见工匠在地面上立柱砌砖,就焦躁起来,连忙上前阻拦:“我只要造那最上一层,不要下面两层,……从平地造起,不是浪费吗?”这个富翁何等荒唐:在当时,不扎扎实实建好一、二层,何能建起第三层呢?做学问、钻科学,既不能象这位富翁,采取不从实地做起的荒唐的“跳跃”法,也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象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成就任何事情,都非“一”所能及,但又都起于“一”。如学书法,第一步要临帖;学绘画,第一步要素描;学做戏,第一步要练功。杰出的歌唱家,总是从学习最简单的音阶、音符开始的,第一流的舞蹈家,也总是从简单的舞步学起的。读书学习,钻研科学,也要注意从“一”作起。可是有的青年却觉得“一”过于简单、乏味,不愿在“一”上下功夫。其实,复杂源于简单,高深源于浅近。不先在“简单”“浅近”上下功夫,便无法进入“高深”“复杂”的门槛。古话说:“海不辞水,所以成其大;山不辞土,所以成其高。”一步一步地走,把每一步分割开来看,是最平凡的,如果走了一千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才知那每一步的可贵和必要。老子的《道德经》中有句话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是说,参天的大树始于幼小的萌芽,巍峨的高楼始于一砖一木的垒筑,千里的路途始于一步一步的行走。做学问、钻科学之道,也是如此。
要打好基础,必须有毅力,舍得下苦功。据《列子·汤问篇》记载:年青的纪昌向神射手飞卫学射箭,开初纪昌急于叫老师教给一切,飞卫说:“且慢!你首先要学习基本动作。用眼睛死死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任意眨眼。”纪昌回家坚持苦练了二年,觉得眼力可以了,就又去找飞卫,要求快学射箭。飞卫又说:“且慢!你的基本动作还没有学全呢,现在你要练目光锐利,使自己看小东西也能变成大东西。”纪昌回家后,用头发缚了一只虱子,把它挂在远处的窗口,天天看着它。三年后,感到虱子有车轮那么大了,再看看别的东西,简直就象一座大山一般。于是,他就用一副小小的弓箭试射那只虱子,正好穿过虱子中央,连头发也没有碰上。这时他再告诉老师,飞卫高兴地说:“好小子!这一下你的功夫学到家了,可以开始学射箭了!”果然,纪昌很快就成为最有名的射手。这当然只是一个寓言,但它说明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只有下苦功夫打基础,才能出现绝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