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她待我们如亲人——记侨汇、外汇派送员欧秋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20
第2版()
专栏:

她待我们如亲人
——记侨汇、外汇派送员欧秋爱
去年秋天,中国血统的新加坡籍朋友袁碧到我国首都参观访问,在返回新加坡途中,特意来到广东省中山县古镇公社探望海洲信用分社侨汇、外汇派送员欧秋爱。她俩一见面就犹如阔别多年的亲人,依依不舍地促膝谈心。
袁碧和欧秋爱两人如此亲热,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那是欧秋爱担任侨汇、外汇派送员的第二年——一九七二年,一天,欧秋爱到海二大队袁碧的眷属家里送汇款,一进门就见一位半身不遂、又聋又哑的老太太躺在床上,屋子里的东西零乱不堪。欧秋爱扶着老太太收妥汇款后,就动手给老太太收拾屋子,把屋子里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老太太噙着泪珠,目送欧秋爱离开屋里。往后,欧秋爱经常抽空来看望老太太,替她请医煎药,挑水劈柴。天长日久,逐渐学会了用手势代替语言,同老太太辨别心意。一九七三年,老太太的女儿袁碧从新加坡到海洲探亲。母女别离了三十多年,心中真有千言万语要倾吐。可是,女儿讲的话母亲听不清,母亲打的手势女儿看不懂。母女俩又急又难过地相对着淌眼泪。邻居急忙到信用分社把欧秋爱请过来,当母女俩的“翻译”。当袁碧了解到这位“翻译”就是那个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母亲的人时,握着欧秋爱的双手呜咽地说:“谢谢您!爱姑,我一定把你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告诉海外同胞。”
后来,袁碧的母亲去世了,欧秋爱的事迹却在海外流传着。
海洲方圆十几里,共有九个大队,是广东省中山县著名的侨乡。一九七一年四月,上级委派欧秋爱为海洲信用分社侨汇、外汇派送员。她把这项工作当作光荣的任务,七年来,不管严冬酷暑,风里雨里,每天派送三四十笔海外私人汇款。她工作一丝不苟,坚持做到当天收到的汇款当天送完,从不积压。
一天,欧秋爱派送一笔由新加坡寄给海洲邓桂梅收的外汇,她走遍海洲的各个生产队,就是找不到邓桂梅这个人。很多侨眷关切地对她说:“爱姑,在旧社会,我们有很多侨眷流离失所,多年同海外亲人断了音信,或因地址、人名变更了,这是常有的事,你还是把汇款退回去吧!”欧秋爱总是笑着说:“不能退款完事,我有责任查问个水落石出。”她又挨家挨户拜访了几十位老年人,打听到四大队有一位叫“邓转欢”的老太太。经过仔细查对核实,这位老太太果然就是邓桂梅。欧秋爱想,既有汇款,大概还有家信。她立即赶到邮局询问,果然有一封从新加坡寄来给邓桂梅的信,邮局工作人员正在为无法投递而发愁呢。邓桂梅已经同海外的儿子失去联系近三十年了。当她从欧秋爱的手里接过汇款和来信时,惊喜得热泪交流,她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欧秋爱说:“爱姑,你不仅给我送来了信和款,还帮助我找到了亲骨肉!”
欧秋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了不平凡的工作,受到了广大侨胞和海外朋友的爱戴与信任。去年冬天,海洲信用分社先后收到从新加坡和吉隆坡发来的几笔汇款,收款人的名字写的不是别人,都是欧秋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在收到汇款的不久前,海洲信用分社突然来了三位六十开外的女侨胞,一进办公室就急着询问“爱姑”在哪里?正在聚精会神核对单据的欧秋爱,抬头望见三位陌生人,便热情地迎上前去招呼她们坐下,并作了自我介绍。这三位女侨胞从小离乡背井、飘洋过海到国外给人家当婢女、佣人,为了谋求生活出路,被迫守身不嫁,成了孤苦零丁的“老姑婆”。她们付出了几十年的血汗,艰辛地积累了一些钱,留作今后回国安度晚年之用,可是在国内却没有亲属。于是,她们打算请欧秋爱代为保存。这次,她们回国访问的时候,就是特意到信用社找欧秋爱来商谈的。不久,这几位侨胞的汇款就这样从她们的侨居国寄到了欧秋爱的手里。这件事象南国的乐曲一样在祖国的侨乡和侨胞们旅居的地方广为传播。侨胞们激动地说:祖国人民待我们如亲人,我们同祖国人民心连心。新华社记者 李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