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燕山雏鹰——记又红又专的优秀共青团员刘小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20
第3版()
专栏:

燕山雏鹰
——记又红又专的优秀共青团员刘小华
本报记者 袁鹰
今年刚开春,北京平谷县王辛庄公社熊耳营大队的一些青年人,还有在这个公社插队的一些知识青年,相继来到他们的好同学刘小华的墓前。他们抚摸着迎风摇曳的小松树,凝望着贫下中农修建的墓碑,感慨地说:
“小华,你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这三年里,真是不平凡啊!万恶的‘四人帮’被打倒了,压在我们青年头上的大石头推倒了。华主席领导我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继续长征,你要是还活着,同我们一起建设山区,一起参加高校考试,该有多好!你不是在牺牲前三天,还立誓‘为着全人类的解放,冲锋’吗?”
一九七五年元旦那天,在熊耳营大队学农劳动的北京五中学生、共青团员刘小华在日记里写道:
“我现在还是一棵幼苗,要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永远顺着革命的路子走,按照党的需要做,把鲜红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旗永远传下去!”
“新的战斗就在前面,为着全人类的解放,冲锋!”
三天以后,在燕山下海子水库工地上,他勇敢地献出了十八岁的年轻生命,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为共产主义奋斗就是我的前途
雏鹰在暴风雨里磨硬翅膀,生铁在高温炉里炼成纯钢。十岁的刘小华,是戴着红领巾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的。小华曾经激动地回忆过这段生命史上难忘的经历:“我的中学时代是在激烈的路线斗争中,在毛主席革命路线取得伟大胜利中度过的,它不是一般的时代,对我是一次思想上深刻的大革命,使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懂得了斗争,懂得了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汹涌浪涛把他卷进一个广阔的精神天地,大大地开拓了他的眼界,让他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雷锋、王杰、王国福、金训华、陈岱山……多少光辉的形象,经常在他眼前闪着光采,打开了他的心扉。雷锋的苦难童年,使他想起自己在红旗下长大的幸福童年:
“和雷锋比童年,越比越觉得社会主义好,越比越恨旧社会,越比越热爱党,越比越恨刘少奇、林彪,越比思想越明亮,越比方向越明确,越比立场越坚定,越比无产阶级感情越深,越比为革命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越高,越比为共产主义努力奋斗的信念越牢固。”
这十个比,是小华学习雷锋的思想小结,也是他以后言行的准则。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撒落在小华的心田。祖国抚养我长大,党和毛主席培育我成人,我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来回答党,回答毛主席的期望呢?他在日记里写着:“学习雷锋,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当祖国需要自己献身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刚迈进中学校门不久,小华就遇上惊心动魄的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斗争。一九七二年夏天,他读到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些重要谈话。他激动地听着、记着,又认真地学习、思索,夜深了,他还在认真地学习。“我们唱了五十年国际歌了,我们党有人搞了十次分裂。我看还可能搞十次、二十次、三十次,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反正我信。”毛主席意味深长的话,象一团烈火在心头燃烧,第二天,小华和几个同学参加了学校党支部召开的座谈会,交流学习毛主席重要讲话的体会。他的声音不象平日那样轻快了。他缓慢地、沉重地说:“毛主席的话讲了很深的道理,越读越感到毛主席英明伟大,越坚定自己永远跟毛主席干革命的决心,激发对林彪反党集团的强烈仇恨,越感到我们身上责任重大,我们每一个共青团员,革命青年应该想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小华孜孜不倦地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著作,他不止一次地想:一个革命者,如果头脑没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如果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他怎么能够把革命进行到底,怎么能够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怎么能够认识刘少奇、林彪一类政治骗子、阴谋家和两面派呢?攻读马列著作,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来说,道路自然不会是平坦的。但小华总是坚持不懈地读,认真刻苦地读,不懂的,就查书翻报,请教老师、亲友和同学。每天深夜,他总是坚持写下了最后一行字,才合上书本。
一九七三年党的生日那天,刘小华开始写入党申请书。那时候,他不满十七周岁,还没到党章规定的入党年龄。然而从加入共青团的时候起,他就热切地盼望着这一天,也一次次认真地思考过: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染红的无产阶级革命旗帜,由谁高擎到最后的胜利呢?贯彻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把无产阶级革命大业进行到底,由谁去继承呢?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由谁来担负呢?都靠今天的青年一代啊!他多么渴望加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行列。他在日记上庄严地写下:“共产主义理想,就是我的理想,党的需要、革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坚决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就是我的方向;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就是我的前途!”
一九七四年五月一个夜晚,他翻阅着中学以来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的笔记本、日记本,一阵阵暖流涌上心头。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啊!我的一切都是您给的。十几年来,是您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一步步抚养教育成共青团员。自己走过许多弯路,摔过不少跟头,总是您把我扶起来,指引我继续前进。有了党才有我的今天。我的一切,都是属于党的,我要将一切献给党,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一年多来,小华几次写入党申请书,断断续续,总感到词不达意。今晚,终于把它写成了。
为社会主义学习有什么不对?
那些年,正是“四害”横行、“四霸”闹学的时候,“四人帮”及其亲信干将,疯狂地反抗毛主席革命教育路线,到处煽起“读书无用”、“越读越修”的邪风,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白专道路”的大帽子就扣到谁的头上。也正在那时候,许多青年学生顶住这股妖风邪气,坚持不懈地用功读书。刘小华便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不怕鬼,不信邪,认定按毛主席的教导去做。为革命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学习,为什么不应该?为什么有些老师不敢教?为什么不少同学不愿学?为什么有些同学不注意学校的革命纪律,不好好学社会主义文化课?这一切,根子又在哪里?
年青的刘小华,在当时自然还不可能理解“四人帮”反对毛主席教育路线、破坏教育革命的种种阴谋活动。他只是感到这股风不对,不符合毛主席素来的教导。他用自己的言行,一点一滴地铸造自己红色的生命,一步一步地走在毛主席指引的又红又专的光明大道上。
那几年,外语学习已经被许多人放松了,但刘小华每天坚持早读。下乡劳动,到颐和园参加团的活动,都带上外语课本,一有空闲就拿出书本来复习。
一篇作文,老师已经评定为“优”了,他不满足,继续按老师批改的修改一遍,再请老师提意见,反复修改了四次,直到老师和同学都提不出意见了,才算做完一次作业。
高二期末物理课总结,老师要求在学过的三章中任选一章总结,但他把每一章都总结了,不但做得认真,写得工整,而且交得最早。
学习原子物理的课程中,那些公式比较简单、数字计算却比较复杂的题目,有些同学是不愿意去做的,但他把每一道题都认真答出来。
五中的老师和同学至今都记得:刘小华的学习成绩始终是优秀的。他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和同学也不止一次地听小华说:要实现我国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不学文化怎么能行?
刘小华不但自己勤奋学习,还热情细致地帮助同学。他几次三番地找那些放松学习的同学谈心,对他们谈革命青年的前途,谈共产主义理想,帮助他们认清政治和业务的关系。他的一些同学,到现在还含着眼泪重复小华热情、亲切的话:
“你说一个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呢?就要象英雄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投入到伟大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中去。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为人民服务一天,只有这样,才能使生命过得更有意义。”
“我们青年就是要又红又专,红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专就是要为革命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学好本领,有什么不对?”
小华说这些话的语调,并不是慷慨激昂的(人们说他讲话时总象个沉静的女孩子),但是,今天重看这些火热的字句,不仍然是对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有力的鞭挞吗?
脱离工农,就是离开了革命
一九七四年六月初,刘小华和同学们一起来到燕山脚下的熊耳营大队学农。
六月,头顶骄阳似火,脚下热气腾腾。挥镰上阵,虎口夺粮,对个头不高,身体单薄,从小又是个“左撇子”的小华来说,真是一场硬仗。一天晌午刚收工,小华抱着好几把镰刀来找政治队长郑凤芝说:“教我磨一磨吧。”郑凤芝知道这孩子饭还没顾上吃,跑得呼呼直喘气,就说:“你把镰刀放下回去吃饭吧,我一会儿就给你磨好。”小华认真地说:“不,我一定要自己学着磨,这不光是磨镰刀,也是磨思想呢!”郑凤芝爱抚地盯住这个瘦瘦的小伙子,端详了好久,从心底称赞:好样的,好样的!
晚上,在油灯下,小华翻开日记本,兴奋地写下一天的收获:“一身汗水一身泥。但汗水却冲刷了我头脑中的怕苦怕累思想,使我与贫下中农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我要把割麦场作为磨练思想意志的战场,在农村磨一手老茧,滚一身泥巴,做贫下中农欢迎的小学生。”
他一直记住水利队队长那天领他们登上山顶,指着连绵不断的燕山岭,语重心长地对这班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说:“别看这是一座座秃山,它们可都是宝山啊!这山山岭岭,就指望着你们青年人去开发,去叫它们为社会主义贡献力量哩!”
队长的话,象一盆炭火,烧得年青人心里暖烘烘、热辣辣的。伟大的祖国啊,您的儿女时刻准备着,等待您的召唤,把青春贡献给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
学农劳动结束,他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熊耳营大队的贫下中农。回家路上,一步一回头。映在眼帘里的,是那一片金光闪闪的麦浪;耳边响着的,是贫下中农临别时的叮嘱:“好孩子,毕业以后,可一定到咱熊耳营来插队落户啊!”晚上,小华又一次学习《青年运动的方向》。毛主席的谆谆教导,一个字一个字都闪着灿烂的金光;“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这篇光辉著作,他学习过不知多少次了,今夜重读,何等亲切!小华提起笔,在日记里写道:
“一个人如果脱离了工农,就是离开了革命。”
此刻,他心里装着的是熊耳营大队贫下中农的殷切希望,脑子里想着的是熊耳营贫下中农学习大寨改山治水的远景规划,他觉得自己已经是这里的人了。
“我是熊耳营的人,就得照熊耳营的需要学习!”
农村需要勘测,农田水利建设需要计算,小华就积极地组织了水利测量小组;
农村需要科学种田,学大寨要贯彻“八字宪法”,小华就积极参加“九二○”研制活动;
农村需要改土治水,先要摸清土和水的脾气,小华就认真地学习土壤和水利知识;
农村需要赤脚医生,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小华就刻苦地自学针灸,反复在自己身上试扎,一针针地练出针灸本领;
农村的一代新人,需要有强健的体质,小华就坚持冬季长跑,每天顽强地锻炼身体。
年青的小华,真恨不得把自己的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壮丽事业上,用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上!
“为革命再干一刻钟!”
一九七四年寒冬,小华带领一个小组,再次到平谷县向贫下中农学习。一九七五年一月二日,他们来到龙腾虎跃的海子水库工地,放下行李,就投身到战斗的洪流中去。
翻砂备料,已经够累了,但是小华还专挑重活干。搬石头,他挑大的搬,铲砂料,他一锨接一锨。汗水顺着他的脸淌下来,里面的衬衣全湿了,民工班长几次劝他歇一会再干,他总是笑着摇摇头说:“不累,不累!”
一月四日中午时分,副班长走过来通知他们休息。小华抹一把脸上的汗水,对小组的战友们说:“为革命再干一刻钟!”话音未落,他带头又向砂石层冲上去。
正当小华钻到砂石层下面去搬一块大石头的时候,工作面上突然塌方,砂石急剧地崩塌下来,“轰”的一声,把小华整个身体埋没了。
“小—华!刘—小—华!”
焦急的人群从四面八方奔来,涌到塌方的地方,赶紧清除沉重地压在小华身上的层层砂石。但是,小华已经昏迷了,再也没有醒过来,他的双手还紧紧抱着那块大石头……
小华还只有十八岁啊!万里云程,刚刚开始;绿叶青枝,风华正茂。“努力吧!革命前程灿烂辉煌,前途无限美好!”他的充满革命豪情的话语,还清晰地响在同学们的耳边,而他自己却同他热爱的革命事业永别了。
“为革命再干一刻钟!”这是小华留下来的最后一句话。短短八个字,体现了这个青年革命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
海子水库的工棚里,门上还挂着小华前一天一针一针缝补好的棉门帘,缸里还是他今早挑满的一缸水,枕边还放着打开的《毛泽东选集》,前一天深夜读书时用的手电,还摆在书的旁边。看到这些,想起了小华,民工们怎能不激动的热泪盈眶!
那天晚上,在熊耳营大队,许多贫农大爷、大娘都失声地痛哭了。小华居住的房东老大爷一家,一夜都亮着灯,老大爷一宿没有合眼。多好的一个孩子,但死得太早了哇!贫下中农想念小华,如同想念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含着热泪说:“孩子,你为什么而死,为谁而死,我们都懂得。到海子水库的水浇到熊耳营来的那一天,我们更会念着你、说起你的!”
和小华朝夕相处,共同战斗的五中革命师生,更是深情地怀念着他们的好同学。他们和小华共同度过几年的难忘岁月,他们最清楚,小华是怎样从一个天真的少先队员,成长为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优秀共青团员,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战士的。
一晃三年过去了。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人们热烈地怀念着这个坚定地听毛主席话,努力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年青人。刊载刘小华事迹的《教育革命通讯》(一九七五年第八期)和《北京少年》(一九七五年第十二期),在北京和各地的青少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刘小华的名字,铭记在成千上万青少年的心上。今天,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清除了“四害”,抓纲治国初见成效的日子,在五届人大号召全国人民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庄严时刻,人们更加怀念这个遵循毛主席的光辉教导,坚决走又红又专道路的优秀共青团员。人们更深情地期望着千千万万的雏鹰,勇敢地向着千仞高峰、万丈悬崖展翅翱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