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按程度编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23
第2版()
专栏:

按程度编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杨杰 加恩 任力
把同一年级的学生按照现有程度重新编班,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酌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绝大多数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迅速提高,达到党和国家所要求的培养标准,这是目前许多中学采用的一个好办法。
毛主席历来教导我们,研究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当前中学面临的实际情况是,由于“四人帮”多年的干扰破坏,长期以来教学无计划,课堂无要求,进度无人问,成绩无考核——反正是:“学不学,都升学;好不好,都毕业。”以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采用“面向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方法,基础好的学生还是不能够满足,而基础差的学生仍然跟不上。
怎么办?严格执行升留级制度吧,那就会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重读一年——少慢差费;一律从最低水平讲起吧,势必延宕时日,不符合大干快上的要求;把现在这一批基础较差的学生凑凑合合推出了事,将来再从头抓起吧,不行!这不是对被“四人帮”贻误了的一代青少年负责的态度。看来,比较好的办法是按学生现有程度重新编班。学习基础好的,编为“普通班”,或曰“快班”,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进行,在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还可对某些知识作一些必要的扩充和延伸,或补充讲授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基础打得更扎实,学得更多更活一些。学习基础差的,编为“基础班”,或曰“加强班”、“慢班”,缺啥补啥,打好基础,在讲授新知识时注意补习、巩固旧知识,力争经过师生的一段共同努力之后尽快赶上来,达到党和国家所要求的质量标准。总之,目的要明确,重新编班,就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得更快一些,学得更好一些。
在教师的配备上,许多学校注意了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讲课特点,进行合理、细致的安排。例如,有的教师擅长“入门教学”,讲课形象生动,组织能力强,就请他教“基础班”;有的教师对所教学科钻得深、学得活,能够融汇贯通、比附联想,但由于年龄大或身体弱等原因,组织教学稍感吃力,就请他教“普通班”。
许多学校的实践证明:只要目的明确、措施得力、安排合理、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和对家长的解释工作,按程度编班教学就能收到好的效果:“基础班”信心百倍,奋发图强赶上来,“普通班”干劲十足,力争更上一层楼。学校里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但是,有的同志忧心忡忡地说:按程度编班,这不是孔老二的“因材施教”吗?孔丘办学时确曾采用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实,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长期的个别教学中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当然有它鲜明的阶级性的。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施教者那里,因材施教有着不同的阶级色彩和阶级内容。文化大革命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因材施教这个教学方法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批判地继承了其合理的因素,赋予因材施教以崭新的阶级内容。这里所说的“材”,决不是孔老二所宣扬的“生而知之”的“天赋之才”,而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在各自的实践中,能动地接受不同的环境影响和学校教育,而形成的后天差异。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就是承认每个儿童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即既有时代和阶级所赋予他们的共同本质,又有各自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素质和性格;就是承认每个儿童在后天发展中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正是从承认这个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所以我们强调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多数、兼顾两头”,并要加强课外的个别辅导。农民种庄稼要因地制宜,决不能不分塞北江南,不管土地肥瘠,千篇一律地采用同样的耕作方法。我们搞教育的,面对着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广大青少年,实行因材施教,又有什么不好呢?
需要指出的是,林彪、“四人帮”长期以来煽动极“左”思潮,把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中行之有效的因材施教的正确做法,不问青红皂白地与孔老二捆在一起,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罪名横加挞伐,其罪恶目的是为了取消教育,使青少年一律变成象旧社会的长工那样的“没有文化的劳动者”。现在,是澄清在因材施教问题上的路线是非的时候了。按程度重新编班,还仅是为了便于教学而在程度悬殊的学生中划了几条大线,就是经过重新编班后在程度相近的同一班级里,仍然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总之,按程度编班教学,是迅速扭转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而造成的困难局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随着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无产阶级的教育质量必将不断地、迅速地提高。但是,即使是在那时,也要承认,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平衡总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平衡总是绝对的、长期的,在教学过程中总还是要有个注意实际、细致分析、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问题。当前,我们一定要深入批判“两个估计”,澄清教育战线上一系列路线是非、思想是非和理论是非,解放思想,消除顾虑,努力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以便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出更多的又红又专的人材。(附图片)
湖南省衡阳市人民路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决心为发展教育革命成果作出新贡献。这是教师们在讨论省教育局关于办重点中小学会议精神。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