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何其相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23
第2版()
专栏:

何其相似编辑同志:
《我们受灾 他们要挟》这组读者来信所反映的情况非常重要。
但是,南京市五金机械公司领导的回答文不对题。他们是想用打太极拳的手段,绕个弯子滑过去:上推下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党报的严肃批评面前,南京市五金机械公司用油腔滑调的官样文章来搪塞、应付,这是不能允许的。
记得在旧社会,天津某地发生火灾,消防队到现场,拿着水龙头讲价钱。南京市五金机械公司的作风何其相似。南京市五金机械公司的领导对这一点丝毫没有认识。更坏的是,他们这种答复的手段又起了一个极坏的作用。如果其它单位类似的事情被揭发,也写这么一篇极不象样的检讨,就可以蒙混过关。这样形成“样板”,影响就更坏了。
北京市文管处考古组
张先得
编后
本报三月二十九日第四版发表《我们受灾 他们要挟》一组读者来信后,陆续接到不少读者来信,对南京市五金机械公司革命委员会的答复表示不满,有的读者还对本报当天关于这组来信的处理提出批评。我们认为,读者的意见是正确的。希望南京市五金机械公司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认真严肃地检查错误,汲取教训,改进工作。同时,我们热忱欢迎读者继续对报纸提出批评和监督,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