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晶莹的宝石——外国谚语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24
第6版()
专栏:

晶莹的宝石——外国谚语小议
孙钧政
外国谚语,如同我国谚语一样,都是以简短的形式、精炼的语言,表达一个个重要的思想观点。每个国家的谚语中都蕴涵着人民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不少谚语,既是警句,又是箴言,里边凝聚了一代代人的经验和智慧,象一颗晶莹的宝石,闪闪发光。无怪乎高尔基说,谚语里面“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来的智慧和感情”。谚语给人的教益是多方面的。
谚语具有一种说服人的力量。读了一条好谚语,你会被它睿〔ruì锐〕智而深邃的思想所吸引。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本的一条是,它说的是真理。它能把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认识,浓缩在片言只语中。“把蛇放在竹筒里也不会变直”(日本)这条谚语,以高度的准确性,表现了复杂的现象的本质:坏东西的本性是不易改变的。
谚语有的直言其事,一语破的;更多的谚语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产物,以此物比彼物,连类譬理,通俗易懂。这种形象比喻所产生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直接的,明快的。“糖决不能交给蚂蚁去保藏”(柬埔寨),“勿让羊管菜园,莫请狼看羊圈”(欧洲)。这两条谚语告诫人们,对于靠不住的人切勿相信。
讽刺和幽默也是谚语的一个特色。两面派的坏蛋,在任何一个民族的谚语里都是被讽刺、鞭笞的对象。“魔鬼总把自己隐藏在十字架下”(拉丁美洲),撕下了古今中外的两面派的画皮。“甜言蜜语是射向心脏的毒箭”(美国),指明了听信馋言的害处。“狐狸说教意在偷鸡”,揭破了两面派人物活动的目的。
幽默能产生盎然的情趣,深长的意味。“猴子穿了人的衣装,才更显得它是兽类。”“沐猴而冠”和“猪鼻插葱”(装象)一样,只能引人发笑。而这类谚语,却能在笑中给人以启示。
谚语立意新巧,造语朴实,精辟、简练,举一而可概多,使人得其意于言外,回味无穷。谚语可用一些意义相对立的词造成选择的句式,教育意义颇大:“宁可让亲人责备,不能让敌人亲吻”(欧洲);“恶友的笑脸,莫如良朋的怒容”(日本),这些都能使人明是非,辨黑白,是敌是友,了了分明。
打比方使谚语显得尤为精辟有力。“蜜蜂口里有蜜,尾部有刺”(欧洲),一句话就说明了口蜜腹剑人物的本质特征。
鲁迅十分重视谚语,说这里边有曾经费去许多人的牺牲换来的宝贵经验,留给后人许多益处。鲁迅认为谚语中的经验不是属于所有人的,他说:“粗略的一想,谚语固然好象一时代一国民的意思的结晶,但其实,却不过是一部分的人们的意思。”这就点明了谚语的阶级性。因此,人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那些健康的、好的、富有战斗性的谚语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