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不怕“过头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25
第3版()
专栏:

不怕“过头话”
去冬的一个晚上,江苏省淮安县泾河大队召开大队、生产队干部和社员代表会,讨论全大队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分工抓水利的支部委员潘国浩,指着桌上的水利规划图,绘声绘色地介绍着。他正说得有劲,一个生产队干部却站起来插了一篙子:“年年搞规划,搞搞就变卦。前头开,后头填,规划还不是白订?”老潘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泾河大队最近几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先后新开了二十多条排灌渠道,发挥了很大效益,有几条是前头开后头填的?越想越觉得心中有气。
散会以后,老潘心情仍然很不平静。在回家的路上,他边走边想,终于想起了那个干部讲这话的来由:过去,北片五个生产队的三百亩田,中间没有一条灌水渠。为了改变这个状况,一九七二年冬天,大队党支部组织北片几个队开了一条横贯东西、长一千五百米的灌水渠。当时,由于没有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渠道紧靠南圩边的排涝河,第二年就暴露了缺陷。结果,这条渠开后几个月就被迫填起来了。
“只要群众意见正确,就要采纳,可不能苛求提意见的方式方法。”第二天一早,老潘向党支部汇报了昨晚会议的情况。党支部“一班人”认真汲取一九七二年开北小渠的教训,对制订这次水利规划更加慎重了。他们对规划草案进行了认真复议,接着又分头到生产队召开社员会征求意见,多次加以修订,使全大队去冬今春的水利规划订得更加切合实际。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