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北京的饮食业要改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27
第3版()
专栏:

北京的饮食业要改进
大城市和工业城镇的饮食行业,不仅直接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而且直接影响到工矿企业的生产。在我们向四个现代化前进的道路上,也应该使饮食行业尽快跟上来,并逐步向现代化发展,以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在北京就看得很清楚。
每天清早,北京城里所有卖早点的铺子都很紧张。以东单饭馆为例,六点多钟,这里就开始拥挤起来。一百多个座位都坐满了,许多人买了早点站着吃,饭厅里挤得转不过身。到别的饭馆看看,也是这样拥挤。有些人为吃一顿早点,要占去半个多小时。
赶到吃午饭,情况更紧张。崇内大街的崇明饭馆,只供应四川“担担面”。这个饭馆的营业面积只有三十几平方米,六张饭桌三十个座位,一顿午饭要接待五百多顾客,每个座位先后要坐十七个人。人们等不及,只好站着吃,有的干脆端着碗到门外街上吃。在一些卖炒菜的饭馆吃一顿饭,要用一个多小时。北京还有一些卖特别风味饮食的饭馆,因为太拥挤了,就实行提前“挂号”。中午吃饭,早晨排队领“号”,晚上吃饭,中午排队领“号”。
北京的饭馆的拥挤情况,可以用两个数字的对比来说明:全市饭馆六百五十六家,三顿饭的顾客为一百万人次。
一百万人次,都是些什么人呢?多是工人和机关工作人员。记者在一家饭馆里看到几位带着大提包的外地来京人员,因为等的时间太长,就在饭桌上互相核对笔记,还向服务员打听从饭馆到一个工业部门去坐几路车,那种急着工作的心情是很感人的。对于这些一心大干快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奔忙的人,时间太宝贵了!一天在饭馆排队、坐等几个小时,实在是个浪费!
北京的饭馆,解放以来变化很大。一九四九年,北京市大大小小的饭馆有一万零二百家。当时,北京人口还不到二百万,开这么多饭馆是不正常的。一九五六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饭馆撤销、合并一大批,变成四千九百家,使供求关系比较正常一些。但在此以后,饭馆继续减少,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年前北京有一千多家饭馆,已经不够用了。后来因为城市建设施工的需要,拆去一些;因为地震影响,旧房子不能用,又减少一些。拆了旧的没有及时建设新的,就使全市的饭馆又减少三分之一,剩下六百五十六家。这六百多家饭馆的营业面积虽然比以前有所扩大,但远远赶不上顾客的需要。因为北京的人口增加了,就业人员增加了,双职工增加了,需要到饭馆吃饭的人增加了。随着革命和生产形势的大发展,几年来,各地来京办事的人也增加了。现在,全市饭馆每天收进的全国通用粮票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就是说每天在饭馆吃饭的外地来京人员有十万人次,六百多家饭馆光是接待他们也够紧张了。
矛盾很尖锐,怎么解决?北京饮食行业正在采取一些措施。一个是把前几年拆掉的饭馆重新修建起来,但今年顶多只能修起三十家。一个是帮助各街道开办代营食堂,今年计划新办五十个,使全市的代营食堂达到四百多家,直接为街道居民服务,分担各饭馆一部分任务。饮食行业还在积极发展机械化,使能用机器生产的食品都用机器生产,增加产量,提高效率。各饭馆还要进一步调整劳动组织,提高服务质量,适当延长服务时间。郊区和工矿区一些饭馆还可出动车辆,在街头供应早点,以减轻饭馆的拥挤程度。
采取这些办法,可以使饭馆的拥挤现象得到一点缓和,但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北京必须增加饮食业的网点设置,新建一批饭馆。现在北京有不少地方,很长一条街上,却没有一家饭馆。近郊新建的住宅区,住有几万居民的楼群附近,却没有一个公共食堂。还有一些地方,如公园、体育场和剧院附近,经常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和观众,吃饭问题也很紧张,需要解决。
人们急切地盼望北京的有关部门很好地统筹安排一下,逐步地又是尽快地解决饭馆拥挤问题。 本报记者 马鹤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