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从中苏盟约说到中苏在新疆经济合作的意义 —张治中四月十九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23
第4版()
专栏:

  从中苏盟约说到中苏在新疆经济合作的意义
—张治中四月十九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
【新华社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十九日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演讲,题目是《从中苏盟约说到中苏在新疆经济合作的意义》,文如下:
我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苏盟约时曾说了一番话,现在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请,特向全国同胞广播。
这次我们中国由于毛主席的领导和周总理的主持,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由于这一条约的签订,巩固了中苏两大国家永久友好合作的关系,奠定了世界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基础,为全中国人民所热烈拥护庆祝,也为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进步的广大群众所热烈拥护欢迎。
条约内容包含了许多重大的意义,而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有两点:
第一、它规定了应尽可能迅速争取对日和约的缔结。近一百年来,我们备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这一篇血泪史,主要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我们八年浴血抗战,完全是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抗战胜利快达五年之久,而对日和约迟迟未能成立,这是构成远东乃至世界动荡局面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争取对日和约的迅速签订。我们应当拿和约作保证,来粉碎美帝武装日本控制中国威胁苏联的企图,同时杜绝了日本军阀法西斯主义的复起,以免危害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换言之,为了保障东方乃至世界的和平,必须迅速争取对日和约的签订,而现在正是时候了,我们新中国也有这个充分资格说话了。
第二、它规定了中苏两大国家彼此相互给予经济的援助,实行经济合作。这一点意义的重大,比之签订对日和约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我们中国虽然已经站起来了,但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我们一定要迎头赶上,才可以使中国建设起来,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化的国家,才可以提高人民文化和经济的生活水平,才可以由新民主主义顺利地进入到社会主义的阶段,也才可以毫无遗憾地担负起维持世界持久和平的一份任务。但是,要谈到建设,只靠自己原有力量还不够,还得借重外助,苏联革命初期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环顾世界各国,真正“以平等待我”而且有力量有热忱帮助我们的只有苏联。它具有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充分的技术和经验,高度的工业设备和科学进步。拿他们的技术、经验和设备来帮助我们,一定可以加速我们经济建设的进行。
除了上述两点以外,在这个条约的前言里,有两句很重要的话,就是中苏两大国家“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这两句话把我们对世界和平的热望和对联合国的态度已经肯定而充分地表示出来。我们只要看为了新中国出席联合国代表问题赖伊氏种种善意的活动,以至美国政府那一种色厉内荏模棱两可的表示,就可以看出这两句话已经发生了良好影响。而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国家和人民对中苏两国这样真诚态度的表示寄予无限同情和支持,是更不待言的。
至于中长铁路、旅顺大连和苏联在东北经营的工商业企业各种事业机构有五五六号之多,都是无偿地交还中国(旅顺须补偿苏联建设设备相当的代价是应该的)。三亿美元的经济贷款虽然数字不大,但都是我们初期建设所迫切需要的机械和物资,“少借少还,再借不难”,而且只有百分之一的利息。现在苏联已经派遣了大量的卓越的专家到中国来,不计待遇不辞劳苦地协助我们各种工业及交通的恢复与建设。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苏联对中国兄弟般的友爱和援助,我们除表示了敬意和感谢之外,还有什么话说?
还有,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及中苏在新疆合办石油股份公司和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的协定,则是完全依据平等互利的原则拟订,目的在协助中国航空事业及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加强中苏两国的经济合作。本人在西北服务多年,身历其境,了解较多,现在愿特别对中苏在新疆经济合作两协定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要问:中国现在是不是具有单独开发新疆这两种矿产的可能?我可以肯定地说:不可能;不但现在不可能,再过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也许还是谈不到。理由很简单,开发矿产,第一要具备交通的条件。西北现有的单线公路是不可能负起这个责任的,一定要有现代的铁路。据政务院铁道部表示,明年把铁路修到兰州,五年修到玉门,玉门到迪化再到矿场还有比兰州到玉门更远两至三倍的道路,岂不是要再过十年乃至十五年才能完成?第二要具备新式的工业设备和技术。这两个公司的设备,据说便要二三十万吨的机器,我们能自己制造吗?从那里来?而我们的技术和人才都感不够,更是一时无法弥补的缺憾,以玉门油矿发展那末迟缓做例子,就可证明我们现在没有具备单独开发新疆矿产的条件。如果要等待十年甚至十五年以后才有希望,那么在这十年十五年之内怎么办?就只有听任货弃于地,无异窖金受饿了,而且对于国防建设的意义上说也是很不利的。
其次,西北各省特别是新疆,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自盛世才投机反苏以后,和苏联经济关系完全隔绝;而它又塞外孤悬,交通异常困难,物资异常缺乏,几年来全省经济已形枯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言状,现在能及时展开中苏在新省经济合作,一切必大为改观;所以就从改善人民生活的意义来说,我们也不应等待十年十五年后才来从事开发的工作。
最后,我们要问:这两个协定是不是符合平等互利的原则?我也可以肯定地答复:是符合的。所谓互利,就是双方有利,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对苏联固有利,而对中国则大有利。举例来说,石油是我们最需要而苏联则有余的,它应分得产品的百分之五十,如果用汽车运回苏联,是件不合算的事,当然尽可能的让给中国。有色稀有金属中主要的是钨、锑、锡等(金、银、白金不在协定范围之内),是苏联所需要而中国则有余的,向由上海或香港出口,如果新疆的产品要运到上海或香港出口,姑不论其他问题,也是一件太不合算的事。而苏联是我们伟大的兄弟之邦,站在国际主义者的立场,我们当然愿意让给它。至于平等,更不必说,条款精神和内容的一条一句,都表现了资金平等,利润平等,一切地位平等,绝对没有丝毫不平等之处。举例来说,这两项协定是一九四八年就由我主持和苏方进行谈判的,就拿当时已得协议但未签订的条文来说,也远不如今日的优厚。比方过去苏方主张协定有效期间是五十年,因为他们认为在设备和投资方面,时间短了太赔本,而现在苏方只要三十年了。在工业建设方面,三十年时间不算长,以新疆天山南北地域之大和蕴藏之富,三十年的开采,不过等于九牛之一毛,如果三十年后我们一切条件具备了,就可以完全自己来办了。又如关于两公司董事长(现为管理委员会主任)和总经理两职,过去苏方主张董事长由中国代表充任,总经理(是负实际权责的)一定要由苏方代表充任,而这次规定三年轮换一次,实行轮流负责制,这也是管理权用人权的平等。
综合以上的分析,中苏在新疆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这两项资源的开发,实在是一个很适时的,非常必要的,也是最应该迅速开始进行的工作,明白了以上几点,就不会再有所怀疑;如果大家把四月五日北京人民日报社论《欢迎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中苏经济合作》一文再读一遍,必更可增加了解了。
在整个中苏经济合作说,这两项协定还只是个开端,我们热情地期望中苏在新疆的经济合作不久便可以扩展到西北五省,使整个西北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区,能够和苏联中央亚细亚的工业建设看齐,两个国防基地背靠着背地团结在一起,各自担负着伟大的祖国国防的神圣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