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梦里忘忧”的和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6-05
第6版()
专栏:国际随笔

“梦里忘忧”的和平
刘宓庆
“当灰蒙蒙的天空布满乌云的时候,
你只有一件事情可做:
梦里忘忧,梦里消愁。
任你的城堡倒塌,
那原是命中有数。
笑看它转眼化成瓦砾,
你难道不正是昨日的王侯?”
这是美国男低音歌唱家平克劳斯贝曾经唱过的风行一时的伤感歌曲《梦里忘忧》。
在今日的美国和西欧,象这类的伤感歌曲何止千百。那低吟的靡靡之音,在西方世界催人沉醉。《纽约邮报》在一篇评论文章里写道:“平克劳斯贝的歌声在风潮翻涌的时代是一帖强身滋补剂”,“美国人是透过泪眼、带着笑声”接受这服奉献给他们的“逃避现实的精神补药”的。
这种“梦里忘忧,梦里消愁”,逃避到虚幻的和平世界中去醉生梦死的情况,在美国历史上并非少见。
法国作家莫鲁瓦在他的《美国史》中这样描写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二十年里美国的社会景象:“挥霍无度的疯狂时代开始了。……每年都有更多的汽车、更多的洗衣机和更多的收音机。……全国为成功所陶醉。精神价值被弃如敝履。利润和产品被奉若神明”。
莫鲁瓦所描写的这种“太平盛世”是怎么结束的?人们记忆犹新,历史书上也有明明白白的记载。“疯狂的陶醉”纵然不是倏忽即逝的瞬息,但世局的瞬息万变,却使大西洋两岸的许多人惊破好梦。一九三八年德国的铁骑闯进了捷克斯洛伐克。一九四○年纳粹突然向西线展开闪击,马其诺防线不攻自溃。一九四一年日本帝国主义突袭珍珠港,九十五分钟的狂轰滥炸,使一代人的和平美梦,灰飞烟灭。
今天,当“疯狂的陶醉”又一次迷漫于美国和欧洲,当有人沉醉在“一代人的和平”而不顾第二、第三代人的命运的时候,重温旧事,难道没有什么可以发人深醒的么?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啊!
此时此刻,正当“梦里忘忧”的歌声回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棕榈滩上,飘忽在阿尔卑斯山的避暑地时,从乌拉尔山和第聂伯河却传来了战争机器的轰鸣。今日的欧洲,北起芬兰,南至意大利,都在苏联军事扩张的威胁之下。它在欧洲已经拥有常规武器的明显优势,而就全球来说,苏联正在咄咄逼人地夺取对美国的战略核优势。尽管美苏之间在举行所谓限制战略武器的旷日持久的会谈,然而在苏联的战略武器指挥部里,美国的每一个大城市、每一个战略要地,都已成了苏联洲际导弹瞄准攻击的目标。难怪美国的军事评论员米德尔顿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苏联的军事扩张和美国的收缩继续下去,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今天在美国,为这种前景感到不安,对苏联的威胁敲起警钟,反对对苏联采取绥靖政策的人士是越来越多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五月二十五日的报道写道:近来,很多美国人认为,由于“苏联一边大谈和平,一边却搞战争、侵略活动”,因此“谋求同它缓和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人们也不能不注意到,那种对苏联加紧争夺、得寸进尺熟视无睹的人也为数不少。他们幻想的和平,不过是“梦里忘忧,梦里消愁”式的和平。他们的好梦,是不是也要等到“城堡倒塌”,“化为瓦砾”的时候才算到了尽头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