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满堂动色嗟神妙——赞《日本东山魁夷绘画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6-08
第4版()
专栏:

满堂动色嗟神妙
——赞《日本东山魁夷绘画展》
林林

唐代高僧鉴真应日本有关方面的邀请,冒险东渡,第六次才抵达今九州南部,在登陆前两眼已经失明。由于他的指导在奈良建了唐招提寺,在文化交流上发生很大影响。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取这题材,写了历史小说《天平之甍》。日本人民至今对鉴真仍怀有敬意。
东山魁夷先生为纪念鉴真,用了三年半时光为唐招提寺画了障壁画。作者的构思是极为认真的,因为鉴真到日本时看不见日本的风景,就决定画日本的山和海。什么季节的山和海呢?就取鉴真逝世的六月份,画出《山云》和《涛声》,借此表示对鉴真的崇敬,奉献于鉴真的龛座前。《山云》只画广袤的枞树林的绿叶和片浓片淡的云翳,在这画以外左角,添画了一只杜鹃,因这鸟是六月才飞出来的。《涛声》是画低矮的岩石,白浪冲击着岩石,此外是辽阔的大海,没有高浪,也没有船只,仅仅是一阵又一阵的波浪,很有节奏韵律,使观者能听到涛声的音乐美。
这两个障壁画画面很大,不易取得均匀,但因先生辛勤的劳动,跪着、蹲着、爬上梯子,一丝不苟的制作,全局与个体都很和谐,浑然一气。这出色的障壁画得到圆城寺次郎先生的支援,已由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对宣传中日传统的友谊起着良好的作用。
纪念鉴真的障壁画,还要画鉴真的故乡中国部分。先生应邀于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两次来我国旅行,到过扬州(鉴真的诞生地)、西安、桂林和新疆。这次来访还要去扬州、洛阳、黄山等地。先生在我国画了许多速写和回忆画,对桂林的山水美,感触尤深。他说到中国旅行,引起画水墨画的兴趣,开始改变画风。这些画作为《中国之旅》,在这个展览会上展出。早些时候已经出版成书,书名是《大地悠悠》。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一九七二年九月,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的时候,赠送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贵重的礼品,就是东山魁夷先生的风景画《春晓》。《春晓》象征着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的季节,也象征着中日今后友好明媚的前景。
为了以上这些情况给我的亲切感受,不禁试写一首《西江月》赠东山先生,让我抄出来罢。
永忆鉴真遗爱,异邦风月同天。精心作画慰先贤,献出深情一片。
浩荡涛声碧海,空明月色云山。悠悠大地意相连,春晓笔开新面。

在这里,恕我冒昧来做一番“门外画谈”。
不知怎么,我久久地站在东山先生的风景画前,走开了,又想回头再去看看。它有一种魅力吸引着我。我想,画是画家画出来的,好画必然联系到画家的心灵和技巧。记得鲁迅关于美术家说过这样的话,“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令我们看了,不但欢喜赏玩,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东山先生的风景画享有日本国内外的声誉,这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
在座谈会上,他说他不是名家,永远是学画的学生。他还要画水墨画,学画是没有止境的。的确,先生为人是崇尚谦虚、诚实和勤奋的品德的。他要画风景画,就必须做艰苦的山的旅行、海的旅行,观察它们四季不同的景色。他为他作画的对象的美所感动、所陶醉,山水的景象和他的心境密切地结合了。他并不为写生而写生,而是为艺术创作采取素材,象诗人写风景诗,画家画风景画。先生的艺术构思深刻,又善于剪裁,排比和着色,百态千姿,韵味盎然。他的风景画,充满诗的意境,如画倒影,有的澄静,有的波纹象在微动,以虚衬实,全景更美。画月色,有当空的圆月映到樱树花丛,显出花月交映的妍美;有的不见月,只是月光照到竹林的夜色。画秋景,红叶似火,富有扶桑情调,很有感染力;而冬景更令人喜爱,如《冬花》孤树繁枝,枝枝积雪,多么交错复杂,但很有层次条理,雪月互相照映,使人身临清幽的银白的境界。先生虽吸取西欧和中国一些技法,但发挥了日本画的特色,还必须说一句,发挥东山魁夷自己的特色,雄浑而秀丽,纯朴又清新,真是独创风格。
末了,在东山魁夷绘画展览的大厅里面,从观众特别是美术界人士那种喜悦欣赏的状况说来,可以引用杜甫《戏为双松图歌》诗句来表达,就是“满堂动色嗟神妙”。
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