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苏美在印度洋的争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6-15
第6版()
专栏:

苏美在印度洋的争夺
丛淑媛
在世界大洋中,印度洋比太平洋和大西洋都小,位居第三。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个别经济较发达以外,绝大多数属于第三世界,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近十几年来,印度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印度洋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联系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纽带。在印度洋东部,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天然通道,每年有四、五万艘巨轮驶过。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象是南亚的大门。红海和波斯湾犹如深入中东的走廊。苏伊士运河的重新开放,恢复了从印度洋经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最短航路。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和厄加勒斯角,是印度洋的西大门,进入大西洋的通道。近几年来出现了载重量二十至四十万吨级的超级油船,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必须绕经好望角航线。目前,整个西方油船队的百分之七十五,在绕道好望角运输石油;加上其他船只,每年共有两万多艘船通过这条重要海道。
印度洋周围地区也是世界上的重要战略原料产区。波斯湾(又称阿拉伯湾或海湾)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和输出地,据一九七五年底的估计数字,该地区已探明原油储量四百九十一亿吨,占世界总储藏量的百分之五十五点六年,产量九亿五千万吨,占世界年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二。所产原油绝大部分供出口,占世界输出量的一半以上。一九七六年,西欧从海湾地区进口石油四亿二千万吨,占西欧国家石油进口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七。美国同年从海湾地区进口石油一亿五百万吨,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百分之四十。日本一九七七年从中东进口石油一亿八千万吨,占其进口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八。在印度洋西部的非洲,除了有丰富的石油以外,还出产许多重要的原料。特别是非洲南部,拥有丰富的战略矿物,如铀、铬、黄金、金刚石、铂、钒、锰等。这些重要的原料开采出来以后,大部分输往美国以及西欧各国。据统计,美国五十四种进口原料中,有三十八种来自印度洋沿岸国家。
六十年代中期起,苏联把它的侵略势力大规模地伸入印度洋地区,同美国展开了对印度洋的争夺。一九六五年,苏联以地中海为基地,派遣舰队第一次进入印度洋。一九六八年,它的太平洋舰队也开始进入印度洋,以后就形成了一支常驻舰队,攫取了印度洋的十几个港口和基地的使用权。一九七四年苏联海军在印度洋活动达八千个舰日,为一九六八年的八倍,大大超过美国。一九七五年四月,苏联搞全球海军演习,曾把一百多艘军舰集结在同海上石油运输线有关的三个重要地区:亚丁湾、好望角航道和地中海航道。苏联在印度洋的海军除配备了导弹驱逐舰和潜艇等外,还配备了图95轰炸机和伊柳辛38反潜巡逻机等,取得了军事供应基地。去年,苏联在索马里的伯贝拉和基斯马尤被赶出后,又企图以高价“租借”具有战略地位的马尔代夫的甘岛上的前英国空军基地,遭到严正拒绝。美国也加强了在印度洋的海军力量,加紧控制据点,把位于印度洋中心的迪戈加西亚岛建为军事基地。
在印度洋东部,苏联派舰船频繁出入马六甲海峡,并叫嚷马六甲海峡“国际化”。它还一直梦想在距离土库曼和外高加索较近的阿拉伯海以及海湾沿岸寻找新的出海口,以打开一条从苏联本土直通印度洋的道路,进一步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并直接取得海湾地区的石油。为达此目的,苏联一直向这个地区多方面进行渗透、控制和颠覆活动。苏联的侵略扩张,引起了南亚与西亚地区各国的警惕。
面临超级大国的争夺和扩张,印度洋地区各国的安全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它们要求使印度洋成为和平区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几年前,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斯里兰卡提出的《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的宣言》,投赞成票的六十一个国家中绝大部分是第三世界国家。马六甲海峡两岸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反对苏联鼓吹的马六甲海峡“国际化”的谬论,宣布共同管理这个重要海峡。海湾地区的伊朗、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也相继发表声明和采取措施,反对外来干涉,强调依靠自己力量来确保本地区的安全。处于西印度洋中的塞舌尔等国家,也强调要使印度洋成为和平区,坚决要求超级大国从这一地区撤销一切军事基地。伊朗外交大臣最近强调,维护海湾和印度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应该成为沿岸国家的主要职责。
近几个月来,苏联和它的古巴雇佣军,不但拒不从非洲之角撤军,而且变本加厉,进一步扩大军事干涉的范围。最近,苏联再次策动雇佣军入侵扎伊尔,企图切断非洲的腰部,实现其从大西洋到印度洋囊括整个非洲、迂回包抄西欧的战略目标。
苏联在印度洋及其周围地区侵略扩张,同美国争夺霸权,使人们越来越看清它的社会帝国主义的丑恶本质。印度洋地区的各国人民,正在加强团结,进行坚决的反霸斗争,来保卫印度洋的和平和安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