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邹西农田基建会战规划是怎样诞生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6-23
第2版()
专栏:

邹西农田基建会战规划是怎样诞生的?
三年来,山东省邹西农田基本建设,一直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方针大规模地进行着。邹西会战的规划正在逐步变为现实。白马河沿岸的茅草滩,改造成了能排能灌的良田;凫山两侧的巴掌地,建设成了层层连片的梯田。到目前为止,整个会战区共扩大灌溉面积四十三万七千亩,增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五十一万亩。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开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近三年,邹西会战区每年粮食产量的平均递增率,由前十年的百分之一点四上升到百分之十二点四,并且一举结束了长期吃国家统销粮的历史。今年,在严重干旱的威胁下,小麦收成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邹西会战区位于济宁地区邹县西部的白马河流域,包括邹县、曲阜、兖州、济宁、滕县、微山六个县交界处的二十二个公社、一千个生产大队、九十多万人口,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工程项目主要是综合治理长达六十公里的白马河及其十二条支流、绵延百余公里的凫山山脉和一百万亩左右的涝洼地。
多年来,邹西地区从来没有间断过治山治水的斗争,面貌改变不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全面规划和统一领导,头疼医头,脚痛医脚,队自为战,工程不配套。一些地方治了山没水浇,改了洼仍受涝,上游兴修水利,下游变成水害,甚至加剧了县与县、社与社、队与队之间的矛盾。
那么,在这样一个县、社交界,地形复杂,水系紊乱,洪、涝、旱、沙、碱五灾俱全的地方,改变自然面貌从何处入手呢?一九七五年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前后,济宁地委认真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痛切地感到,没有一个站得高、看得远、纵览全局的规划,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就会陷于盲目性,大干苦干往往会变成乱干白干、事倍功半,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挫伤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于是,济宁地区从上到下层层组织有干部、技术员和老农参加的三结合规划组,由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对邹西一条河流一条河流地勘测,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调查,一片涝洼一片涝洼地走访,进一步摸清了这个地区的自然面貌。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制订规划,自下而上地修订规划,经过几上几下、反复地讨论协商,终于搞出了一个上下对口、左右衔接、互相照应的全面规划。地、县、社、队又分级制作了一目了然的山河原貌图、远景规划图和年度施工图。广大干部、群众透过这三张图看到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美好前景,越干劲头越大。
邹西会战区的规划,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他们首先分析了千年为害的白马河,抓住了它的病根。牵动全局的白马河,上游多为山区丘陵,下游尽是平原涝洼,干流比降上陡下缓,源短流急。一到汛期,汹涌奔泻的洪水,受到湖水顶托,大水漫溢出槽,两岸年年积涝成灾。这次制定规划时,他们把根治白马河当作邹西会战的主体工程,从干流到支流,从支流到田间,从山区丘陵到平原涝洼,统盘安排;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洪、涝、旱、沙、碱综合治理;国家、地方、社队工程同时进行,努力做到治山造地与蓄水、引水配套,改洼与疏通排水系统配套,挖沟排洪与灌溉、通航配套。治理白马河,属于国家治淮项目,原设计投资一千三百万元,三年分期完成。原计划一九七六年只投资三百四十万元,只能完成一小部分工程。如果照此执行,势必拖延时间,不但不能防御洪涝灾害,而且沿河两岸新兴建的农田基本建设也会前功尽弃,造成大量的无效劳动。因此,地委决定三步并作一步走,集中力量打一场治理白马河的歼灭战。他们从多方面筹集资金,动员八万人奋战七十五天,只花了六百五十万元(包括国家投资三百四十万元),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三年的治理任务。
邹西会战区的规划,因地制宜,讲究实效。这里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矛盾是除涝防洪,但由于地形复杂,每个地方又有各自的不同特点。他们制定规划时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内容,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主攻方向的前提下,山丘、平原、涝洼各自制订符合本地特点的治理方案。丘陵山区,重点建设水平梯田,修渠建库,挖井截潜流,引水上山,植树造林,实现山区水利化;平原地区,重点建设高产园田,做到土地成方,道路成网,树木成行,沟沟相通,渠渠相连,井井配套,实现大地园林化;滨湖洼区,重点治涝改碱,坚持排灌并举,挖沟打井,修渠建站,实现遇旱有水,遇涝排水。即使在同一类型的地区,也不搞“一刀切”。
邹西会战区的规划,标准高,要求严。会战一开始,就一改旧观,由零打碎敲发展为对一个流域、一座山系的大面积、高标准的治理;由重水轻土或重土轻水的单一治理发展为水土并重的全面治理;由田间工程和骨干工程脱节发展到田间工程和骨干工程配套成龙。同时,他们还根据田间工程多为分散进行、容易忽视质量的情况,把农田基本建设的标准要求,当作全面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普遍由社队进行讨论,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程的质量。
邹西会战区的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他们注意解决长远建设和当年生产的矛盾,坚持抓长远建设保当年生产,抓当年生产保长远建设。在全面规划的原则下,用力搞好当年生产。如会战的第一年,他们有计划地打了一个农田基本建设的前哨战——秋收秋种战役,以后又打了春季生产、“三夏”生产、突击积肥等战役。这样搞好了当年生产,夺得农业丰收,就为大规模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对于农田基本建设,则优先搞好那些用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工程项目,尽可能地做到冬季铺工程,春季出耕地,夏季长庄稼,秋季见收成。即使短时间不能见效的大工程,也因地制宜搞一些临时措施,使之服务于当年生产。
邹西会战,不仅有鼓舞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全面规划,而且有组织群众描绘这幅宏伟蓝图的实施方案。只要规划是切合实际的,各级党委就善始善终地付诸实施,决不因为领导干部的更动而废弃规划。这就避免了那种“规划规划,墙上一挂;书记调换,全是白搭”的弊病。
邹西会战的经验表明,一个好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任何好的规划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还必须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进一步充实它、完善它,使之更加切合客观实际。会战以来,邹县的高庄、石墙、峄山、落陵四个公社,先后在洪山口、麻山口、长青山、巩庄山等处建成了一万二千三百亩平展展的梯田。此外,这四个公社还有十一万亩耕地严重缺水。在第一年会战的规划上,准备通过建水库、挖深井等办法来解决,后来发现这样做既费工又无水源保证,就及时修改原来的规划,决定利用已经开挖的白马河,把独山湖水调上高山。一年多来,这四个公社先后开挖了石墙引河,建成双庆等六处扬水站,修起总长一百三十里的穿山越岭石渠。通过三级提水,把海拔三十一米的独山湖水,提到海拔八十米的山地,扩大灌溉面积六万亩,在今年抗旱保丰收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了效益。目前,他们正抓紧配套成龙,计划今年年底再扩大灌溉面积六万亩。
新华社记者 杨克现 陈必将 贾建舟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