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西北洛惠渠落成试水 十余万亩地产粮将可大为增加 灌溉区群众敲锣打鼓迎接水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25
第2版()
专栏:

  西北洛惠渠落成试水
十余万亩地产粮将可大为增加
灌溉区群众敲锣打鼓迎接水头
【本报讯】西安群众日报消息:西北大荔专区著名的洛惠渠巨大水利工程截至本月十日止,第一期任务顺利完成,可灌溉十万亩土地,月底可正式放水灌田;五月中旬将再增灌五万至十万亩土地。该工程开始于去年十一月六日,至本月十日,共费五个月零四天的时间,三十五万零三百五十二个工,做土方五十四万四千五百三十四立方公尺,新修与整修巨型建筑物五座、中型二十余座、小型一百五十余座,已完成全部整修工程的百分之五十五。并于本月一日开始试水,由二秒立方公尺的水量,逐渐增加到五秒立方公尺,至十日上午六时,总干渠、西二干渠及四个斗渠均已试水。灌溉区的群众,望见水下来时,兴高彩烈,敲锣打鼓,迎接水头。东汉村的蒙德芳说“这不是水是粮食,因为一亩地多收二斗,十亩就两石,你看一年多收多少哩?”义井村的王俊和说:“我出生以来这是第二件喜事;第一件是解放军打走胡宗南。”东小坡村群众,往日挖土三方,八日那天为使水放在他们村,一天每人挖了八方土。
群众眼巴巴等待十多年解放后五个月即告完成
按该渠在一九三三年测量设计,一九三四年动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修渠不是为广大人民过好光景,而是为了更多的吸取劳动人民的血汗。加之第五号隧洞,遭遇流沙潜泉,施工艰巨的客观困难,致使灌溉区的数十万人民,眼巴巴的等待了十几年,始终未得灌溉田地。当关中地区初获解放,西北战争尚在进行之际,人民政府本着高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即支付大批工程费(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水利部本年拨付麦子一千五百万市斤,作为整修该渠的水利贷款),恢复工程。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洛惠渠工程处成立后,在李奎顺、傅健正副处长领导下,经过月余积极筹划,于十一月六日正式动工。首先采取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整修长达三千四百公尺的第五号隧洞,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昼夜分班、每班工作达十二小时,使落碹修墙各项艰巨工作,于十二月底基本完成。由于这一艰巨工程的完成,使广大群众对第五号隧洞不通其它工程白修的疑虑,迅速消失,刺激了支援工程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干部的信心,从而使整个工程的进度加速,原计划今年六月底放水灌溉五万至十万亩土地的任务,提前至四月底完成,后又计划于六月底再增加灌溉五万至十万亩土地的任务。据该工程处负责同志谈,五月中旬即可完成全部工程。
党政机关大力领导修建结合救灾群众热烈参加
工程的进度所以这样快,主要是由于:(一)党政积极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该渠的整修是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利。因而党政领导机关,都视为中心工作之一。大荔专员公署、中共地委曾数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专员、地委书记经常去工程处检查工作的进行情况、亲去工地视察。并组织洛惠渠灌溉区工作委员会,抽派专署科长、县长等得力干部,率领三十多个行政干部,深入群众,组织教育灾难民及民工,具体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加之各部门有力的协助,如银行贷款给灌溉区群众小麦一百四十市石,贸易公司帮助购买粮食及油盐,工程费接连不上,专署即借给三十万斤小麦,因而,使工程顺利进行。(二)在支援前线、群众运动、生产救灾等运动中,使群众看清了封建势力绝不会霸占水权,渠是给自己开的,因而提高了劳动群众的工作情绪。过去一天只能挖一方多土,现在平均每人挖三方多土。同时,运用民主,发挥了群众智慧,如全部整修工程中最艰巨而危险的第五号隧洞的第十三号井附近,因为上面有三处泥窟窿,流沙游动,不断往下滴水,洞碹变形,此一整修工程,即经过工人民主讨论,准备好充足材料,集中力量,在九十个人十一个钟头的紧张连续工作下,完成了这一最艰巨的任务。十几年的老工人毛奎先(工会主任)自己做在前面,影响别人,使他们九十多个人,以前每天清淤七公尺,很快就达到二十一公尺。如发动工人自己管理的王屏藩棚子,经济公开,大家评定等级,多劳多得,因而使每人平均打灰土两方,提高至两方七。西一支渠以工代赈的灾难民,在发动竞赛后,由每人一天挖土一方多提高至五方,十一队在月光下做活,九队突击组每天挖七方。工人们为了提前放水,加倍努力,提出了水到渠成的响亮口号。大荔许塬区斯罗寨斗长党守仁领导下,四月底要完成的任务,在四月十日前完成,每人一天挖至八方土。(三)修渠工程与群众当前利益紧密的结合一起。该分区为西北的重灾区,当去冬物价波动,其他副业生产不好搞时,大批农民,即参加洛惠渠的修建工程,有牲口的运石头、食粮、材料等;无牲口的做工,因而使灾民也得到了生产门路。据统计群众在运输中得运费折麦一百五十四万余市斤,解决了一万六千人一个月的生活问题。使该地的灾情大大减轻。特别是外处逃来一万多难民,运用这批劳力,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吸收两千灾难民做工,解决了七八千人的生活问题。在春耕开始的当中,群众眼看见水就要下来,此时大荔县适时的召开农代会,提出男人修渠,女人下地锄麦的口号。立即获得群众响应,大荔许塬、平原、洛滨、商颜四个区的麦子,百分之五六十是妇女锄的,个别地方百分之八十是妇女锄的。因此节省一部劳力参加修渠。(薛永林、郭一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