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阅读
  • 0回复

稻螟防治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25
第5版()
专栏:

  稻螟防治法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病虫害防治局
螟虫在华东、中南、西南三大区内是一种为害水稻最严重的害虫,一般叫做钻心虫,因它钻食苗心和稻秆,所以苗变枯心苗,而在抽穗时就成白穗,每年产量因此损失至少一成,严重年份要减收一半。它确是水稻唯一普遍性的大害虫。
它的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种。其中大螟为害轻微,三化螟和二化螟比较严重,它们的生活习惯,一般是大同小异。成虫是一种小白蛾,不过三化螟蛾的翅膀上多一个小黑点,幼虫淡黄绿色。二化螟幼虫灰黄色,背上有五条紫褐色直线,三化螟产卵在稻叶的表面或背面,成椭圆形的卵块,上盖棕黄色茸毛。二化螟产卵在叶鞘或叶片上面,排列成鱼鳞状,块上没有茸毛。它们发生的时期,因受气候影响,很不一律,在长江下游各省,三化螟一年发生三次,二化螟发生两次,但在广东、福建和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的部分地区,天气暖热,螟虫就不止发生三次或二次。山东以北地区,在一二月间气温常在零下三度半左右,三化螟不能生存,所以华北稻区就不受三化螟的为害。现以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五省为例,把它们出现的时期,依照农节次序,介绍在下面,以供防治时参考:
立夏 三化螟蛾、卵。
小满 三化螟蛾、卵、幼虫。
芒种 二化螟蛾、卵、幼虫、和三化螟部分幼虫。
夏至 三化螟第二次蛾、卵、幼虫。
小暑 三化螟幼虫和二化螟部分幼虫。
大暑 二化螟第二次蛾、卵、幼虫、和三化螟部分幼虫。
立秋 二化螟卵、幼虫、三化螟第三次蛾、卵、幼虫。
处暑 三化螟卵、幼虫、二化螟幼虫。
白露 三化螟和二化螟的幼虫(三化螟幼虫在稻根里过冬,二化螟幼虫躲在稻秆或稻根里过冬,来年变蛹化蛾)。
三化螟蛾和二化螟蛾在白天都躲在叶丛里或阴暗的地方,黄昏后飞出配对产卵,约经五天到十天孵出幼虫,吐丝下垂,随风飘到附近禾苗上,从叶腋、叶鞘、或嫩茎钻入为害。二化螟有群居性,一株内常不止一头。食料不足时,它们会迁害邻株,所以在螟蛾出现后不多几天,稻田里就发现一批枯心苗,最后发生的一次,恰在将要抽穗或抽穗时期,一经受害,便不能抽穗,或仅抽出一半,或抽出后不能结实成为白穗,所谓“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的一句话,正是描写螟害的实际情况。
防治方法:
(一)处理稻根:由于螟虫的幼虫是躲在稻根里过冬的,所以在秋收以后,应发动群众普遍的把稻根掘起,晒干去泥,充做燃料,或和杂草烧灰肥田,也可与畜粪和河泥压堆肥(稻根放在中下层)。在种冬季作物的田里,务必深耕后再行播种,耕时要注意把稻根埋到土内,并须把露出土面或半露出土面的稻根拾起烧掉,消灭螟虫过冬的巢穴。
(二)处理稻草:部分二化螟虫是在晚稻秆里过冬,所以我们留存的稻秆最好在清明前把它烧掉,如因燃料或饲料关系,不能如期烧掉,可将晚稻秆和早秆稻分开堆存。并用早稻秆编成藁荐,严密的围在晚稻草堆的四周和堆顶,谷雨以后,每隔六七天除去藁荐,把螟虫捉下来喂鸡,或用脚踏死它。
(三)秧田采卵:旧式秧田是整片的,不留走道,对于采卵很不方便,所以要改做新式秧田,它的做法,是把秧田分做一块一块的,每块四尺阔,便于在任何一面都可伸手采到中部的卵块。长短不拘,每块间留一尺半宽的走道,以便蹲在走道内搜寻卵块。采卵时间应在清早或傍晚,并要反向日光搜寻,认定一方去采,采完这方,再采那方。在秧苗高的时候,用一根细竹竿翻拨秧叶,就容易找到卵块。采到的卵块随即把它消灭,不要乱丢。照上述办法,每隔三天采一次,以免孵化幼虫为害。
(四)保护青蛙: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带,有喜吃青蛙的习惯,但青蛙是吃螟蛾和田内其他害虫的有益动物,必须普遍宣传和说服捕蛙、吃蛙的人,大家一齐起来保护它。
(五)插植烟茎:这是浙江的土法,经过多年考验,在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很多实行,此法不仅减少螟害,且有促进禾苗的生长作用,在取材便利的地区,可选粗大而新鲜的烟茎,斜切成二三寸长的小段,在大暑立秋间斜插在稻根附近,不使烟茎露出水面,插后半个月内,田里蓄水以一二寸深为最适合。
(六)采摘第三次卵块:三化螟第三次卵块(在四川集中在中晚稻田内产卵),数量最多,孵化出来的幼虫。多在水稻抽穗开花时期。一经加害,直接影响结实,就减少了产量,应大力组织,普遍发动群众,每隔三天在田里逐行搜寻,采摘销毁。
大米是我国主要粮食,换种、施肥、和精耕细作,固然重要,但螟虫不除,仍不足以保证生产,要消灭螟虫,必须按照它的发生规律,及时的普遍的展开工作,不仅一人做,要各个人做,不仅一家做,要各家皆做,并且要做得彻底,才能达到保证生产的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