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大麻森村扭转了春耕自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25
第5版()
专栏:

  大麻森村扭转了春耕自流
赵辉林
河北衡水六区大麻森村,共有二百六十户,一千零七十三人。村中中共党员十六人。支部工作较薄弱,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不过,村干部群众关系还相当好,一般任务都还能够按期完成。在全县说来,是一个比较能够代表一般的村。
工作原布置是以春耕播种为主,结合进行民主建政和评产定量。但由于领导思想不明确,和不善于解决三者之间的矛盾,结果却形成了评产为主,村选为辅,春耕播种陷于自流。省工作组于四月初到达该村时,评产工作已经完成了粗评。这时区领导上仍强调“评产第一”。村干部手里搞评产,心里想春耕。群众对评产也存有许多顾虑和误解,认为评产是为了“提高负担”,反映说:“政府要多少就给多少,干脆不要再评了。”结果,评产反而增添了群众生产的思想障碍。村选也没有认真地贯彻政策,只是支部自己讨论出一个代表名单,就报到区里了,群众连代表是谁也不知道,春耕自流,结果地一般才只耙一、两遍,一部分烈军工属和老弱孤寡的粪还没送到地里,工作组根据这些具体情况,经过在党内进行讨论酝酿,于四月四日晚上,召开扩大干部会,总结了评产、村选工作。然后依照省府指示,把评产和村选暂且推迟一步,全力投入春耕播种。村干部都首先表示热烈地拥护。村长王子荣说:“群众要求生产,我们也愿意领导生产,你们来也是为着生产,这是三合一。那么,咱们就马上转,这个会就叫转弯会。”财粮委员王振普说:“这话都说到我心窝里,三天不吃饭也行。”第二天,工作组又和区青委会召开青年座谈会,村妇女干部会,号召青年、妇女参加春耕播种运动。全村十二个公民小组,也分别召开片户会,向群众进行思想动员。
在原有基础上,树立领导生产的中心组织。这时,县农场根据土壤和工作条件,确定大麻森为优良品种——“八一一”谷的推广区。但有些群众怕“不会收拾,收头小。”正好清河杜家楼有十几个人来这村开“暖鸡坊”。他们一到这里在吃第一顿饭时,就说:“你们这里小米,比不上我们那里好吃。”大家就问他们种的是什么谷子?他们说是“八一一”谷。又说明这种谷子结壮,能抗风、抗病,产量又多(一般可以增产百分之二十)。工作组就抓住这一事实,向群众进行宣传,打破了群众顾虑。村干部也带头种,村长王子荣就先认了七亩。结果,八百斤谷子种,不到两天就全部贷下去了。
清明已到,区政府号召群众及时播种,并结合锄麦、消灭荒地。工作组和农场同志就发动群众锄麦,并帮助群众浸种。妇女也纷纷下地锄麦,王新玉、王新月姊妹两个,一天锄了三亩。懒汉王双成还有二亩荒地,听政府号召要“不荒一寸土”,就也赶紧借了头牛,把地耕耙了,耩上谷子。七日,有些麦地开始发现红蜘蛛,区政府指示“播种捕虫两不误”。工作组也介绍了报纸上“锄麦结合捕虫”的办法。但由于没有着重思想发动,群众麻痹大意,只顾锄麦。不到三天,虫灾蔓延到全村的麦地,有二分之一的麦心变成干枯。群众才开始认识到虫灾的严重性。这时,谷子和高粱都已播种的差不多。“二耧谷”和棉花还不到耩的时候,工作组抓住这个空隙,号召在五天内突击捕灭红蜘蛛。支部书记当即提出“党员干部要带头捕虫。”第二天,全村家家户户都参加了捕虫,掀起了捕虫浪潮。西街王玉良为了捕虫,改吃两吨饭。他自己订出计划,要在两天内把六亩麦子锄一遍,并把虫子全部消灭。并根据这个条件向北街挑战。晚上,宣传组把这消息一广播,北街五、六组组长王玉铮和王老贡马上应战,保证全组男女老少一齐下地。经过三天来的反复捕打,虫灾已经停止发展,红蜘蛛消灭大部,麦苗也开始由黄变青了。
现在,全村麦子已普遍锄一遍到两遍(过去没有锄麦习惯),高粱已全部耩上,谷子也耩了大部分,植棉任务已经贯彻到户。去年植棉获利,棉农情绪很高,留棉地已全部送上粪,耙了三至四遍,种籽也已经选好,供销社又贷给二千六百斤豆饼。一切准备停当,只等播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