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农艺和农机研究相结合——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7-14
第6版()
专栏:

农艺和农机研究相结合
——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措施
农艺和农机的研究相结合,互相适应,是加速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一些国家把它列为发展农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农作物的形态,多种多样,成熟期也不一致,如果使用农业机械不能适应农作物的特点,往往使一些作物的损失太大,或者机械碰坏了果实,影响了运输与贮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国农机研究人员努力研制和改革农机具,使机械适应农作物的特性,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农艺人员则致力于研究改变某些作物的生长形态和成熟期,使作物更适应机械耕作和收获。近几十年来,这两方面的研究在一些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方面,取得了成果。
例如,在美国,使用普通收小麦的刈台收大豆,损失率达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仅一九七○年,因收割造成的大豆损失达四百万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研究人员研制出浮动挠性刈台,采用胶带夹持链与旋转刈刀,但损失率仍有百分之四至百分之五。另一种采用带喷气头的浮动刈台,在护刃器上每隔三百八十毫米装一个喷气头,由发动机带动的一个风扇给喷头供一点五大气压力的气流,把收割时豆荚炸裂出来的豆粒吹回刈台,据称损失率可降至百分之三。
为了进一步解决机器收获大豆的损失,农艺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改变栽培方法,培育出一种长得细长,结荚高,适应机械收刈的大豆品种。农艺人员还培育了一种同时结桃吐絮,棉桃又不过于集中,果枝长度中等,抗风性好,叶子小而厚的棉花,以满足机械收摘能一次收干净的要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还培育出一种皮厚而丰满、略带方形而又能同时成熟的西红柿新品种,使机器收摘西红柿损失小,运输中又比较能经受碰撞。
在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农艺工作者正在积极研究培育适合于机械收获的玉米良种。这些良种具有产量高,子粒成熟一致,茎杆抗倒伏,结穗部位高,果穗下垂少,病虫害少等特点。现在,南斯拉夫泽蒙玉米研究所试验研究的玉米良种达一百多种,大量推广的有二十四种。匈牙利国营农场一般都有试验站,专门试验培育玉米良种。
日本的传统育秧法,使机械插秧一直难于推广。一九七○年,日本水稻插秧机械化的程度仅为百分之三。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从一九七○年起实行室内机械化集中育秧法,推广带土小苗。这种盘式带土小苗与插秧机配套,免去了拔秧工序,仅两年功夫,带土秧苗插秧机就淘汰了需要拔秧洗根的大苗插秧机,到一九七七年,这种新式插秧机已超过一百万台,使日本插秧机械化程度迅速达到百分之八十点四。
法国为了实现葡萄作业的机械化,也做了很多的试验研究。他们将葡萄栽成篱笆形,植株不高,高架拖拉机骑在篱笆上作业,修枝、整形、整地、植保都比较方便。
此外,国外普遍从改革耕作方法入手,采用农业生产专业化,例如大面积种植棉花、小麦、水稻等等,使农业机械能发挥最大效率,大大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