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论做“伯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7-15
第3版()
专栏:

论做“伯乐”
马端
邓副主席在全国科学大会的讲话里,特别强调要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问题。尤其是领导者,应该争当“伯乐”。当“伯乐”是好事,却也是个难事。能不能当“伯乐”,不只是一个水平问题,方法问题,首先是个立场问题,出发点问题。当“伯乐”必须大公无私。
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就不会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就不会真正把它当做大事和急事来抓。说这个问题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着革命的利益,影响着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好,如果没有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去攻克一个一个的难关;没有大批有真知灼见的组织者、领导者带领群众去冲锋陷阵,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可能落空。同时,这个问题也关系着我们的长远大业。十年、二十年以后,那些人顶事?三十年、四十年以后,什么人当家?这是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人总是要老的,班总是要交的。然而直到现在,有的人对这个问题并未引起重视。究其原因,有的是缺乏革命的责任感,反正自己“官不大也不小,钱不多也不少,孩子安排都很好,没急”。这种人如果不转变立场,是不会去当“伯乐”的。也有的人认为,“到时候自然有人接班,这是自然规律”。有什么人呢?他很少考虑。还有一种人认为,“把自己的工作搞好,就是给后辈打底”。岂不知把自己的工作搞好,就应该包括选好接班的人才。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他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但是管仲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有选好接班人,致使他死后齐国大乱。这当然只是个比方。我们一些人的工作单位,无关这么大的局面,但即使是个小单位,如果你一走,工作马上就乱,也说明你没有注意培养人才。有些人在为革命发现人才这个问题上漫不经心,而为自己子女的“前途”挖空心思,东奔西跑,当个大事去奋斗。这不正表明缺乏革命责任感,缺乏大公无私的精神吗?
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就不会坚持正确的人才标准,也不会发现真正的人才。我们所说的人才,是指完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人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才。我们的选才标准,只能看是否符合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利益和需要。有私心杂念的人是坚持不了这个标准的。他是不是不要标准?不是,他也有标准。第一个标准是看和他自己的关系好坏。只要和他关系好的,就认为是“人才”,拚命地吹、拉;和他关系不好的,就拚命往下踹、压。这样的标准,只能发现“亲朋友好”,不能发现社会主义的人才。当然,只要是人才,和自己关系好的人也可以荐选,为革命事业,可以不避亲,问题是有的人只把“亲”当成标准。第二个标准是看对领导的态度,也就是看听不听领导的话。如果有人好对领导提个意见,特别是反对的意见,那他就是“最不理想”的人。其实,真正的人才,都好钻个道理,问个是非,因此,他们不随声附和,才能在某些方面有真知灼见。这和那种“头上长角,身上长刺”,专跟领导对着干的人是根本不同的。倒是有的人,不认真研究问题,工夫专用在讨好领导上,听领导的口气说话,看领导的脸色行事,只要是领导讲的,无论对、错,都是“好好好,是是是”。重视这样的人,难道是我们选人才的标准吗?不是,这是旧社会主子选奴才的标准!“四人帮”选人就是用这个标准,所以他们选的人,在主子面前都是奴才,干起工作都是庸才,讨好主子是为了升官发财,一旦得势就搞法西斯独裁。我们决不能这样。我们应当以毛主席关于接班人的条件作为标准。我们对一个人的评定,主要应该看他的思想和工作,决不能凭个人的片面的印象。这不仅关系到能否发现真正的人才的问题,而且是个提倡什么,引导人们向什么方向努力的大问题。
选人才并不是要求选全才。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正象一台机器有各种部件和零件,有的起这种作用,有的起那种作用。但一台高质量的机器,它要求部件、零件件件优良,否则就会影响运转。人才也不能要求一个规格,一种模式,有的人全面一点,有的人只有一门专长。假如我们用党委书记的标准去衡量科学技术人员的领导水平,或用科技人员的标准去衡量党委书记的业务能力,就很难找到“合格”的人才。一切才能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实践的范围有限,常常是“这头长,那头短”。如果要求样样都长,就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所谓“知人善任”,就是既知其长又知其短,“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有的人不是这样,他们也说短道长,但他说短是为了否定长,否定长就是否定了人,这怎么能为革命事业发现有用之才呢?
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不去做艰苦的工作,人才就发现不了。因为人才本来存在于群众之中,他不过才能多一点。一定的实践范围造就一定的人才,但是,一定的实践范围又往往限制才能的发挥。因此,有些人才在他未被发现之前,可能并不十分突出,常常被人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苦工作,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奋斗精神,即使人才在你眼皮下,也难认出。要发现人才就得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从各方面进行了解,进行全面的历史的了解。
“知人”是为了“善任”。当然不“知人”就谈不上“善任”,但“知人”并不等于“善任”。古人讲:不知人,害也;知人不用,害也;用而不任,害也;任又以小人参之,更害也。可见“知”和“任”并不是一码事。既然“知人”是为了“善任”,为什么有人却知而不任呢?据说有些怕。怕什么呢?一曰怕“用不准,出问题,担责任”。这要看出什么问题,一般的错误,谁也难免,人只能在不断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出大的问题怎么办?人是变化的,谁也打不了保票。我们要求的是荐选人,而不是叫你做保人。除了形而上学猖獗的“四人帮”,谁也不会提这样的要求,所以这个怕大可不必。二曰怕“得罪一些人”。用谁都有人反对,要看什么人反对,多少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什么。有的人出于个人原因反对,这无关大局;有的人由于误解或随声附和反对,这要做工作;确有那么些人,你用他时,他不能干、不肯干、不会干,你用别人时,他反对。依了这种人,那就大家都别干。这种人得罪一下是应该的。三曰怕“冒尖了容易翘尾巴”。确有一些人,由于领导的重视,地位的变化,尾巴就翘起来了。这也不要紧,翘尾巴就敲尾巴,就是加强教育。四曰怕“威望不高,水平不够,拿不起来”。水平是在斗争中提高的,威望是在工作中形成的。既要靠他自己的努力,也要靠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我们选人的路子对头,工作做得深入,多数人经过一段时间是可以提高水平和威信的。如果确实差距太大,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再动员他下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也是对革命负责,也是对他关心,免得他“受罪”。所以这个怕没有必要。五曰怕“飞了”,“提得太高,叫得太响,被人发现,会给调走”。调走有什么不好?如果到别处工作比在你这里更能发挥作用,那不正是我们发现人才的目的吗?如果你发现的人才都被人家要走,在不同的地方能为党做更多的工作,这不正说明你的工作有方,眼力不错,功绩很大嘛!目前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你这里有人才不用,或者大材小用,调到别处为党去做更多的工作,有什么不好呢?不用又不放,这个怕是不顾大局。
所有这些怕,归根到底,还是怕影响自己,还是没有做到大公无私。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单位,每个领导者,都有责任为国家培养人才。我们无产阶级应该有这样的胸怀:看到人才辈出,应该高兴,因为说明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如果有人超过了你,就更应该高兴,这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明我们的事业可以不断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完成这个革命,需要大批的千里马,更需要有“伯乐”。让我们树立公心,放开眼界,争当“伯乐”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