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阅读
  • 0回复

西双版纳密林与回归沙漠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7-18
第3版()
专栏:科学知识

西双版纳密林与回归沙漠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侯学煜
敬爱的周总理一九六一年曾经对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负责同志强调指出:这次来到西双版纳,看到一些陡坡上的树木也给砍伐了,这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将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又说:这里是富饶美丽之乡,如果破坏了森林,将来也会变成沙漠。周总理的指示非常重要。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西双版纳的森林。
自然界中的气候、水、土、光、热等非生物因素以及植物、动物等生物因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每一因素一方面受到周围各因素的影响,另方面也反过来影响其他因素。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在自然界中就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也就会跟着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例如森林被破坏以后,就会引起水、土、气候的变化和植物、动物遭到摧残等一系列恶果。
我国亚热带、热带是多山地区,降水量丰富,多集中在夏秋季,在有森林被覆的情况下,雨水通过树冠,流入地被层、枯枝落叶层,缓慢地渗入土中,形成山泉,可以灌溉山下的农田。如果破坏山地森林,开垦陡坡,降水就会直接形成地表迳流,迅速流失。山泉如果没有地下水的补给极易干涸,山下的灌溉和饮水都会发生困难。据前些年调查,湖南会同、江华森林区就很少发生旱涝灾害。贵州大方县海马箐原来是一个古老的森林区,那里山势陡峻,古木参天,形成若干山泉。这些山泉因有森林的存在,非常稳定,久雨不涝,久晴不旱,山下的八千亩水田和七千七百亩旱地,因有山泉灌溉,连年丰收。后来森林被砍伐了,山下水源干涸,一遇久晴不雨,连插秧的水都没有。这一事例说明,破坏了森林也就破坏了生物蓄水库。
破坏森林,一方面使得许多地区干旱缺水,几与沙漠无异,另方面还会在几年甚至几天内冲走几百年才能形成的几厘米表土。这样,山坡上不能再种庄稼,山下良田也要被山上流失的泥土掩埋。如果山下是水库,也会被淤积,减少蓄水量,缩短使用年限。
放火烧山破坏森林,还会造成许多动植物资源的枯竭。我国南方许多天然植物资源有的是森林乔木层中的珍贵树种,有的是林下的灌木或地被层。例如一些野生名贵药材如三七、砂仁、黄连等等都是林下的植物资源。如果森林破坏了,局部气候(湿度、阳光条件等)就会随之变化,适合这些植物生长的条件也就起了变化。生物环境的变化,使得一些宝贵植物逐渐消失。许多动物是靠着植物作为饲料或作为居住的环境而生存的。几年前,岷山地区靠箭竹为生的大熊猫,就因箭竹枯死而大量饿死。我国有些特产的珍贵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灰金丝猴、黑金丝猴、白唇鹿、海南坡鹿等等,长期定居在适合于它们生长的森林中,森林破坏了,这些珍贵的动物就有绝灭的危险。
我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热带——北非、西亚和中美都属于干旱的沙漠,而我国南方同纬度的地区则为湿润的森林区。这是为什么?原因是北非西亚和中美终年受亚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全年干旱,所以形成干旱的亚热带、热带沙漠。我国因位于世界上最广阔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南距印度洋也不远。夏季大陆上的空气比海洋上的空气热,海陆之间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破坏了行星风系,带着丰沛的雨水吹向大陆。这就使得我国亚热带、热带成为四季常青的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地区,有着许多热带经济林以及特殊的动植物资源。
最近《人民日报》刊登记者来信,报道从云南思茅到西双版纳途中见到森林被砍掉,甚至任意放火烧山的严重情况,已引起当地党政机关的注意。的确,这种做法如不及时制止,西双版纳也会逐步变成沙漠。当前我认为急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扩大全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并加强领导管理。我国自然保护区虽有三十多处,但只占国土总面积的千分之一点多,而且受到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
其次,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对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应进行全面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山地开垦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建筑梯田。山顶和山坡上要分别保留原来的天然森林,作为蓄水林。如果种植木本油粮作物,地面还应保持或栽种适宜的草皮。山坡上的道路方向不要上下直行,以免雨水沿路而下冲成大沟。
保护森林,合理开发我国亚热带热带资源是关系到我们子孙万代的事情。我们要时刻想想周总理的话:一定要研究这个问题,要解决好合理开垦,保护好自然资源,改造好大自然。要做人民的功臣,可不要做历史的罪人。
指回归线(地球南纬二十三度半和北纬二十三度半两个纬度圈)附近的沙漠地区,即亚热带、热带沙漠地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