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承德市避暑山庄为何迟迟不能对外开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7-26
第2版()
专栏:

承德市避暑山庄为何迟迟不能对外开放?
河北承德市的避暑山庄是我国清代王朝的热河行宫,也称承德离宫,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整个山庄占地面积约有八千四百多亩,比北京故宫和颐和园的总面积还大两千亩,占整个承德市区的一半。山庄的布局集中和融合了我国南北园林艺术的特点,风景十分优美。
避暑山庄在解放以前遭到了严重破坏。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以保护和修缮,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承德地区前地委第一书记违反国家规定,于一九七二年擅自决定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为当地领导干部建造了九栋宿舍楼,使这个风景区遭到了破坏。上行下效,当地一些单位和住户也蜂拥而至,先后搬进山庄的大小单位有十五个,住户二百五十多家。和北京故宫的“文渊阁”齐名的“文津阁”,做了承德地区招待所;西湖边上的“芳园居”,成了家属院;景色秀丽的“梨花伴月沟”,成了承德市电力局的石碴堆集场。有的单位和住户还在山庄内加筑围墙,扩大占地,或养猪养鸭,或种瓜种菜,把个好端端的风景区分割得七零八落,成了一个大杂院。
当地群众对这种现象非常气愤,不断写信向国务院反映情况。国务院办公室于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给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北京军区等单位下达指示,限令住进避暑山庄的单位和住户,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迁出,所需搬迁经费和建筑物资可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奇怪的是,搬迁经费和建筑物资早已按时拨发,限令搬迁的时间也过去了两年半,住进山庄的单位和住户不仅没有迁出,个别单位和住户竟然继续迁进山庄。
原因何在?据调查,承德地区和承德市的领导,对国务院的指示没有认真执行。地委和市委虽然成立了搬迁领导小组,任命了组长和副组长,但形同虚设,无人负责。国家拨给承德地区和承德市的搬迁费和建筑材料,共二百万元。据承德市的一个干部反映,市属机关需要从避暑山庄迁出的职工家属二百零五户,只拨给了五立方米木材,致使这些住户的搬迁问题至今无法解决。那么国家调拨的搬迁经费和建筑材料到哪里去了呢?这还是个谜。国家给住进山庄的二六六医院调拨了五百万元的建筑费和建筑材料,让他们另建新房,限期迁出。这个医院的领导不经请示,私自提高房屋造价,以致因缺钱缺料留下一大堆“胡子工程”,影响了搬迁,而搬迁领导小组对这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现象,竟不去过问。
现在住在山庄的住户共四百五十九家,两千六百多人。这样多的人在山庄内进进出出,给管理和修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去年才搬进的承德地区建筑局,有重型卡车和吊车多辆,天天在山庄内开来开去,喇叭尖叫,马达轰鸣,烟尘飞扬,使得游人掩耳捂鼻,敢怒而不敢言。万树园南侧湖边,原有一个“浦田丛樾”亭,是山庄有名的三十六景之一。国家去年才修复了这个亭子,今年就被住在附近的干部家属把亭子的墙壁和倒挂眉子拆光了。记者问山庄管理处的一位负责人:
“为什么不管一管?”他说:“上级不发话,我们怎敢管?!”承德市文物局一位干部也向记者反映了他对搬迁的看法。他说国务院领导同志早在一九七五年就有明确批示,要求迁出单位尽量利用现有房屋,少搞新建筑。新建房屋,要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少花钱,多办事。现在看来,搬迁领导小组违背了这个方针,甚至可以说对中央的这个方针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态度。国家拨给的钱和建筑材料,都到哪里去了?也值得彻底清查!
本报记者 郑启民(附图片)
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